[實用新型]稀貴有色金屬多模中間澆鑄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99848.1 | 申請日: | 2008-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482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劍雄;楊尚平;劉劍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2D39/02 | 分類號: | B22D39/02;B22D35/04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趙 云 |
| 地址: |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色金屬 中間 澆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稀貴有色金屬的澆注裝置,屬于金屬澆鑄工具。
背景技術
稀貴有色金屬生產過程中,通常需要澆鑄不同種類的錠坯,如電解陽極板、成品錠等。由于稀貴有色金屬產量低,錠坯體積小重量輕,迄今為止、其生產企業仍然采用手工單一錠坯的傳統模式逐一進行澆鑄。傳統手工澆鑄模式不僅生產效率低、難以解決定量澆鑄問題,而且在澆鑄過程中,熱輻射和飛濺的液態金屬往往會對澆鑄者造成傷害。從而嚴重影響生產,并導致錠坯的最終質量難以保障。近年來,隨著稀貴有色金屬產量的不斷增加,上述矛盾顯得尤為突出。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稀貴有色金屬多模中間澆鑄器,其特點是結構簡單,操作安全可靠,與自動澆鑄機結合可便捷地實現稀貴有色金屬的自動定量澆鑄,同時也避免了澆鑄過程中熱輻射和飛濺液態金屬對澆鑄者造成的傷害。
解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是:本特定幾何形狀的多模中間澆鑄器帶絕熱保溫內襯,內腔設置有一系列與澆鑄口對應的橫隔板,橫隔板與中間澆鑄器內壁圍成了多個容積相等的定量澆鑄橫隔間;每個澆鑄橫隔間對應設置一個澆注口。所述的定量橫隔板中部有一段低于澆注口5mm~10mm的定量極限邊緣。該定量極限邊緣低于定量標準金屬液位1mm~2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發明所述多模中間澆鑄器,可以方便地實現稀貴有色金屬的同時自動多模定量澆鑄;由于該多模中間澆鑄器專為稀貴有色金屬全自動澆鑄機而設計,無需澆鑄人員直接手工澆鑄,完全避免了澆鑄過程中熱輻射和飛濺液態金屬對澆鑄者造成的傷害。該稀貴有色金屬多模中間澆鑄器定量控制簡單方便、安全可靠,所澆鑄高質量稀貴有色金屬電解陽極板保證了后續電解工序的高效與節能。本實用新型在稀貴有色金屬冶金行業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及廣闊的應用前景,并能給稀貴有色金屬冶金行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依次表示:定量橫隔間1、橫隔板2、中間澆鑄器3、澆注口4、定量極限邊緣5、金屬液6。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多模中間澆鑄器擁有多個澆鑄口4,每個澆鑄口4都對應一個由橫隔板2與中間澆鑄器3內壁所圍成的獨立澆鑄定量橫隔間1,中間澆鑄器3內部設置有一系列與澆鑄口4對應的橫隔板2,橫隔板2與中間澆鑄器3內壁圍成了多個容積相等的定量澆鑄橫隔間??筛鶕T模的具體個數來確定澆鑄口4和定量橫隔間1的數量,通常以3個~20個為宜。通過上述多個澆鑄口和橫隔間,可同時澆鑄多個金屬錠坯,從而極大地提高稀貴有色金屬的生產效率。由于中間橫隔板2的高度低于中間澆鑄器的入口邊緣,加上多片中間橫隔板2對所注入金屬液柱的破分作用,因此避免了液態金屬注入中間澆鑄器時的飛濺。
本實用新型多模中間澆鑄器的定量控制過程是這樣的:當熔融態金屬液6被逐漸傾注入多模中間澆鑄器3時,首先被注滿的是位于多模中間澆鑄器中部的1個~3個定量橫隔間1,之后繼續注入的熔融態金屬液體沒過橫隔板的定量極限邊緣5,流入左右兩側的定量橫隔間1,并逐一將后續的定量橫隔間1注滿。當多模中間澆鑄器中的所有橫隔間均被注滿時,其中熔融態金屬液6的量尚未達到定量標準的下極限值。繼續注入金屬液體,并使金屬液面高過橫隔板的定量極限邊緣5大約1mm~2mm,以保證處于各定量橫隔間1中的液態金屬相互連通。此時多模中間澆鑄器中熔融態金屬液體的量正好處于定量標準的上、下極限值之間,且該金屬液面的高度由一組熔融態金屬液位檢測器實測后上傳給主控計算機。在主控計算機的控制下,停止向多模中間澆鑄器中繼續注入液態金屬。然后開始傾轉盛有定量標準液態金屬的多模中間澆鑄器。在液態金屬尚未流出任意澆鑄口時,已經傾轉一定角度的橫隔板將多模中間澆鑄器中的液態金屬等量地分隔開,之后通過各自的澆鑄口將每一個獨立橫隔間中的液態金屬注入已經準備好的模具中。
本多模中間澆鑄器結構簡單,操作安全可靠,可便捷地實現稀貴有色金屬的自動定量澆鑄,同時也避免了澆鑄過程中熱輻射和飛濺液態金屬對澆鑄者造成的傷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998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