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動鎖住自行車的車鎖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92465.1 | 申請日: | 2008-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3866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04 |
| 發明(設計)人: | 姚紅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紅偉 |
| 主分類號: | B62H5/18 | 分類號: | B62H5/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漢市中國***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鎖住 自行車 | ||
所屬技術范圍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鎖,尤其是一種可以自動鎖住自行車的 車鎖。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現在自行車鎖常用的是固定于車座下方的蟹鉗形車鎖, 和比較靈活的鏈狀鎖,比較常用的是后者,但不管哪種都省不了掏出 鑰匙打開車鎖,再鎖住車的麻煩。像有些鏈鎖,雖然鎖車不需要鑰匙, 但總得將鏈套住車輪,再扣住鎖頭。此間,雖然騎車快、省時間、挺 方便,但鎖幾次車后,又覺得繁瑣起來。
目前提倡環保出行,再則自行車的輕巧方便,省錢而又可以在工作 之余鍛煉鍛煉身體,因此越來越多人選擇騎自行車出行,然而我們騎自 行車很多時候都會感到鎖車的麻煩,感覺到騎車省下來的時間卻被鎖 車給耽誤一部分走了!很是不值!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鎖車費時費力、麻煩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 一種可以自動鎖住自行車的車鎖。該種車鎖可以在自行車被停穩后自 動鎖住自行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鎖住自 行車的車鎖,其特征在于它由蟹鉗形自行車車鎖(6)、剎車線(12)、 腳掌(15)部分組成,所述的蟹鉗形自行車車鎖(6)由普通蟹鉗形自 行車車鎖改制而成,其鎖頭(5)部分增加了一個與鎖頭(5)連為一 體的卡頭(3)裝置,鎖環(8)內部安裝了一個彈簧(13);剎車線(12) 與卡頭(3)相連;腳掌(15)處連上剎車線(12)的另一端,剎車線 (12)外皮(2)固定于后輪軸(14)靠近腳掌(15)一端的地方,剎 車線(12)的芯線(1)固定于腳掌(15)上面的軸(10)上。當車停 穩后,腳掌(15)觸地,產生拉力,通過剎車線拉動卡頭(3)的卡頭 芯(18),鎖頭(5)的鎖芯(4)可以自由轉動,鎖桿(7)在鎖環(8) 內部彈簧(13)的彈力作用下彈出,即可自動鎖住自行車;打開車鎖 時,先使腳掌(15)水平向右,卡頭(3)不受拉力,手動旋轉車鎖鑰 匙,打開車鎖。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個設計從問題出發,自行車停穩后, 車鎖即自動鎖上,能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設計簡易,工藝簡單,成 本低廉且可以擴展運用到電動車、摩托車等上面,因此應用面較廣。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和實施例進一步對本實用新型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蟹鉗形自行車車鎖外觀效果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蟹鉗形自行車車鎖鎖環剖視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蟹鉗形自行車車鎖鎖芯效果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車鎖上卡頭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腳掌部分車停穩后的外觀效果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腳掌部分車行過程中的外觀效果圖
其中1-剎車線芯、2-剎車線外皮、3-卡頭、4-鎖芯、5-鎖頭、6-蟹 鉗形自行車鎖、7-鎖桿、8-鎖環、9-固定夾、10-腳掌上的軸、11-車架、 12-剎車線、13-鎖環彈簧、14-后輪軸、15-腳掌、16-卡頭外殼、17-卡 頭彈簧、18-卡頭芯、19-鎖芯齒輪
在圖1、圖5所示的第一實施例中,一種自動鎖住自行車的車鎖, 其特征在于它由蟹鉗形自行車車鎖(6)、剎車線(12)、腳掌(15)部 分組成,所述的蟹鉗形自行車車鎖(6)由普通蟹鉗形自行車車鎖改制 而成,其鎖頭(5)部分增加了一個與鎖頭(5)連為一體的卡頭(3) 裝置;剎車線(12)一端與卡頭(3)相連,另一端與腳掌(15)部分 相連。
在圖2、圖3、圖4所示的第二實施例中,一種自動鎖住自行車的 車鎖的蟹鉗形自行車車鎖(6),其特征在于卡頭(3)由彈簧(17)、 外殼(16)和卡頭芯(18)組成,卡頭芯(18)一端為斜面形,使得 卡頭芯(18)在卡住鎖芯齒輪(19)時,鎖芯(4)只能單方向轉動, 剎車線外皮(2)固定于卡頭外殼(16)上,剎車線芯(1)固定于卡 頭芯(18)內截面中心;鎖環(8)內部增加了一個彈簧(13),其一 端固定在鎖環(8)上,另一端固定在鎖桿(7)上。
在圖5、圖6所示的第三實施例中,一種自動鎖住自行車的車鎖的 腳掌(15)部分,所述的腳掌(15)部分通過剎車線(12)與蟹鉗形 自行車車鎖(6)相連,剎車線外皮(2)固定于后輪軸靠近腳掌一端 的軸(14)上,剎車線芯(1)固定于腳掌上面的軸(10)上,腳掌(15) 向后水平到支地,軸(10)與軸(14)間距變大且差值剛好設定為d, 即產生拉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紅偉,未經姚紅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9246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