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動刷式清掃自吸過濾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92406.4 | 申請日: | 2008-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37844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04 |
| 發明(設計)人: | 羅德軍;沈利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29/35 | 分類號: | B01D29/35;B01D29/64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 鴻 |
| 地址: | 430056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清掃 過濾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過水濾器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能自動清洗的水機械過濾器設備。
背景技術
近年來,各種帶有自清洗智能的機械過濾機,不僅在各項各業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因其具有體積小巧、維護方便自動排污及排污時不斷水等優點,成為各項各業循環水系統和供水系統在線除顆粒雜質的理想設備。
這種過濾機對濾網的清洗是依靠負壓完成的,也就是說,在清洗濾網時,打開排污閥,使管線水壓力大于空氣壓力,使水從機體內部流出。由于排污時,水是通過過濾機吸嘴及中心污物收集管流入污水室的,且吸嘴距離濾網表面很近,因此,在水壓的作用下,濾網表面的雜質可隨水流進入吸嘴并流入污物收集管再經排污口排出,形成反沖吸污方式。在這種反沖吸污方式中,由于污物收集管上的吸嘴以螺旋軌跡運動,所以,吸嘴在吸污時將清掃濾網網體的整個內表面,從而達到清洗濾網體的目的。
上述這種過濾器的應用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水進入該過濾器之前,要經過預處理,清理水中的大雜質顆粒。水的雜質顆粒不能太大,水中的雜質顆粒的粒徑必須小于吸嘴與濾網表面的距離,否則雜質顆粒無法排出,最后導致過濾器無法工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不需經過預處理,可直接過濾,且能自動清碴的自動刷式清掃自吸過濾機,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自動刷式清掃自吸過濾機,它包括筒體、筒體內設過濾腔和過濾腔一端設有與過濾腔聯通的進水腔,進水腔壁上設進水口,過濾腔內設濾網,過濾腔壁上設出水口,過濾腔的另一端設集污排污腔,濾網內設濾網清刷裝置,濾網清刷裝置穿出過濾腔和集污排污腔與濾網清刷驅動裝置連接。
所述濾網清刷裝置包括排污管軸,排污管軸上軸向間隔設置過濾網清掃刷,排污管軸內軸向開設排污管,過濾網清掃刷端面設毛刷,過濾網清掃刷端面開設吸污口,吸污口與排污管軸的排污管相聯通。
所述排污腔包括與過濾腔聯通的第一集污排污腔,與第一集污排污腔隔開的第二集污排污腔,第一集污排污腔的腔壁上開設排污口;第二集污排污腔的腔壁上開設排污口。
所述排污腔內的排污管軸上連接排污馬達。
本自動刷式清掃自吸過濾機順著水流的方向,自動對濾網進行清掃,并通過自吸和水流將雜質顆粒排除到過濾機外,其結構簡單緊湊,操作方便,同時不影響過濾機的過濾工作,實現自動清掃自吸,能耗低。
附圖說明
圖1自動刷式清掃自吸過濾機結構示意圖。
圖2自動刷式掃描自吸過濾機完成排污狀態示意圖。
圖3自動刷式清掃自吸過濾機外形圖I。
圖4自動刷式清掃自吸過濾機外形圖II。
圖5過濾網清掃刷示意圖I。
圖6過濾網清掃刷示意圖II。
圖7自動刷式清掃自吸過濾機契形濾網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筒體1內設過濾腔21,過濾腔21一端設有與過濾腔21聯通的進水腔22;過濾腔21的另一端設集污排污腔,集污排污腔包括第一集污排污腔16和第二集污排污腔11。過濾腔21由筒體壁30,筒體壁內間隔設置的兩個支撐隔板3、8,兩個支撐隔板3、8上開設導水孔31,兩個支撐隔板導水孔31的之間連接的濾網4構成,濾網為圓桶契形(如圖7所示);過濾腔21的筒體壁30上設出水口15。進水腔22由筒體壁30、支撐隔板3和筒體法蘭蓋32構成。進水腔22的筒體壁30上設進水口13。第一集污排污腔16由支撐隔板8、隔板9和筒體壁30構成,第一集污排污腔16的筒體壁30開設開設排污口,排污口連接排污閥10;第二集污排污腔11由隔板9、筒體壁30和筒體端蓋33構成;第二集污排污腔11的筒體壁30開設開設排污口,排污口連接排污閥10。第一集污排污腔16與過濾腔21通過導水孔31聯通;第一集污排污腔16與第二集污排污腔11由隔板9隔開。
濾網4內設濾網清刷裝置,濾網清刷裝置穿出過濾腔和集污排污腔與濾網清刷驅動裝置連接。濾網清刷驅動裝置可以是油缸、氣缸或其他作直線往復運動的機構。
濾網清刷裝置包括排污管軸7,排污管軸7上軸向間隔設置過濾網清掃刷6,排污管軸內軸向開設排污管34,過濾網清掃刷端面設毛刷38,過濾網清掃刷6端面開設吸污口5,吸污口5與排污管軸的排污管34相聯通(如圖5、6所示)。排污管軸7一端端部連接導桿2,導桿2由支撐架14支撐,支撐架14設在進水腔或設濾網內,本實例中支撐架14與支撐隔板3連接。排污管軸7的另一端穿過隔板9(排污管軸7與隔板9可以密封)與排污馬達17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漢大學,未經江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9240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