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鐵路車輛轉向架構架焊接接頭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86836.5 | 申請日: | 2008-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9582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26 |
| 發明(設計)人: | 倪寶成;董宏達;方孝鐘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33/00 | 分類號: | B23K33/00;B61F5/5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牛莉莉 |
| 地址: | 210031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鐵路車輛 轉向架 構架 焊接 接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鐵路車輛轉向架構架焊接接頭,屬于轉向架構架焊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傳統轉向架焊接構架結構中,焊接接頭常采用傳統斜坡口的T型接頭,如圖1所示,焊接件1與端部具有45°斜坡口21的接頭件2構成T型焊接接頭,斜坡口21根部具有高度僅為0.5mm左右的平行于焊接件1側面的鈍邊22。這種焊接接頭由于斜坡口底部間隙較小,在焊接時產生一些技術問題:第一,當焊縫要求全熔透時,電極需伸入坡口底部,導致焊接過程中焊槍擺動受限,并且容易燒穿,而不容易焊透;第二,不宜直接在機械手上進行焊接,因為在機械手焊接打底焊縫時焊槍擺動受限,且坡口鈍邊較小比較容易燒穿,因此在機械手焊接前須進行手工打底,這樣不僅增加了工作時間而且降低了機械化程度;第三,在部件組裝構成中,當對部件進行壓緊時,由于壓緊力過大會導致坡口鈍邊壓潰或變形,最終影響了焊縫質量及零件外形尺寸。因此傳統斜坡口的T型接頭很難保證焊縫的全熔透要求及設計尺寸。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焊接接頭的缺點,提供一種能夠保證焊縫熔深、便于機械化焊接的鐵路車輛轉向架構架焊接接頭。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鐵路車輛轉向架構架焊接接頭,是由焊接件和接頭件構成的T型焊接接頭,接頭件具有45°斜坡口,斜坡口的底部具有鈍邊,其特征是所述斜坡口的底部呈矩形凸臺形狀,該矩形凸臺的頂端為鈍邊,該鈍邊高度為1.8~2.4mm,該鈍邊與斜坡口底端的距離為2.1~2.3mm,所述矩形凸臺與斜坡口底端之間具有半徑為1.5~1.7mm的過渡圓弧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接頭件斜坡口底部的形狀別致,使得電極能較好的到達焊縫根部,且對焊槍有一定的擺動空間,在不需預留焊縫間隙前提下就可保證預期的熔深;較高的鈍邊能有效的防止燒穿且有較大的強度來承受壓緊力;坡口空間較大,很適合機械手的焊接,提高焊接的機械化程度;矩形凸臺的端面形成一個小平面,在裝配過程中作為一個輔助定位面,便于裝配操作,組裝精度高,保證了焊縫質量及精確的零件外形尺寸。本焊接接頭很好地解決了傳統斜坡口在焊接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廣泛適用于多種鐵路車輛轉向架構架以及地鐵構架。
附圖說明
圖1為傳統轉向架構架T型焊接接頭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轉向架構架焊接接頭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給出的例子。
如圖2所示,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鐵路車輛轉向架構架焊接接頭,是由焊接件1和接頭件2構成的T型焊接接頭,接頭件2具有45°斜坡口21,斜坡口21的底部呈矩形凸臺形狀,該矩形凸臺23的頂端為鈍邊22,該鈍邊22高度為2.2mm,該鈍邊22與斜坡口底端的距離為2.2mm,所述矩形凸臺23與斜坡口21底端之間具有半徑為1.6mm的過渡圓弧面2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未經南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8683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水輪機葉片法蘭珩磨裝置
- 下一篇:一種球面內孔鏜銑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