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拉繩疲勞試驗機轉輪驅動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86690.4 | 申請日: | 2008-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9374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松濤;卞劍;趙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電子計量有限公司;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南京熊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2 | 分類號: | G01N3/02;G01N3/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平;瞿網蘭 |
| 地址: | 210002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拉繩 疲勞 試驗 轉輪 驅動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試驗裝置,尤其是一種拉繩疲勞試驗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拉繩疲勞試驗機轉輪驅動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電器產品不僅要求質量好、價格合理、外觀新穎,還必須使用方便,便于存放。近幾年隨著新技術、新工藝在電器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諸如吸塵器、充電器、鼠標、電飯煲,電熨斗等都設置了拉繩(電源線)自動回收裝置,當使用完畢或暫不需要電源時,電源線或連接線能自動回收到主機中,這樣不僅方便了用戶的使用,也便于存放。拉繩疲勞試驗機主要應用于設置了拉繩(電源線)自動回收裝置的電器產品的拉繩(電源線)疲勞壽命試驗。該疲勞試驗機需24小時不間斷地對產品進行疲勞試驗,而且一般情況下無人看守。在這種長期工作的情況下,如發生意外容易把繩子拉斷甚至將電機燒毀。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需要在設計過程中讓電機與拉繩的轉輪之間的軸聯接能自動的接合和分離。平時拉繩與轉輪處于結合狀態,電機運轉時帶動轉輪旋轉。當受到外來阻力時,電機脫離與轉輪的結合進行空轉,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繩子被拉斷或電機燒毀現象的發生。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拉繩疲勞試驗的工作特點,設計一種既能長期連續工作,又能防止繩子被拉斷或電機燒壞的拉繩疲勞試驗機轉輪驅動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拉繩疲勞試驗機轉輪驅動結構,包括電機主軸5、轉輪1和驅動盤2,驅動盤2與驅動其轉動的電機主軸5相連,轉輪1通過軸承活動安裝在主軸5上,其特征是驅動盤2位于轉輪1的凹腔6中,且在所述的凹腔6的周壁上設有驅動凹槽7,在驅動盤2上沿徑向設有安裝阻力柱3的安裝孔8,阻力柱3的一端在彈簧9的彈力作用下伸出安裝孔8后插入所述的驅動凹槽7中帶動轉輪1隨驅動盤2轉動。
所述的彈簧9的另一端與調整柱10的一端相抵,調整柱10的另一端伸出驅動盤2與安裝在驅動盤2的凹槽12中的調節轉盤4上的呈凸輪狀的調節面相抵,調節轉盤4套裝在電機主軸5上并通過端面螺釘11與驅動盤2的凹槽12的內底面相連。
所述的驅動盤2上的安裝孔8呈徑向分布,其數量為三個或三個以上,且沿驅動盤2的周向均布。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既可應用于拉繩疲勞試驗機中電機與轉輪軸間的聯接,也可以應用于兩軸聯接時需要實現自動分離或接合的場合,因此它不僅解決了拉繩疲勞試驗機的工作要求,而且可應用于類似的機構,具有應用范圍廣的特點。本實用新型能實現兩軸的自動接合和分離,有效地防止了電機不正常工作時,拉繩轉輪的破壞以及拉繩的斷開。
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安全可靠,便于安裝和使用,通用性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2所示。
一種拉繩疲勞試驗機轉輪驅動結構,包括電機主軸5、轉輪1和驅動盤2,如圖1所示,驅動盤2與驅動其轉動的電機主軸5(可用花鍵結構)相連,轉輪1通過軸承13活動安裝在主軸5上,轉輪1設有一個用于安裝驅動盤的凹腔6,驅動盤2位于轉輪1的凹腔6中,且在所述的凹腔6的周壁上設有用于將主軸的作用力傳遞到轉輪1上的驅動凹槽7,在驅動盤2上沿徑向設有安裝阻力柱3的安裝孔8,該安裝孔8應采用圖1、2所示的通孔結構,阻力柱3的一端在彈簧9的彈力作用下伸出安裝孔8后插入所述的驅動凹槽7中帶動轉輪1隨驅動盤2轉動,阻力柱3的另一端則與彈簧9的一端相抵,彈簧9的一端與調整柱10的一端相抵,調整柱10的另一端伸出驅動盤2與安裝在驅動盤2的凹槽12中的調節轉盤4上的呈凸輪狀的調節面相抵,調節轉盤4套裝在電機主軸5上并通過端面螺釘11與驅動盤2的凹槽12的內底面相連。
為了提高整個傳動系統運行的平穩性,降低運轉噪音,驅動盤2上的安裝孔8一方面應呈徑向分布,其數量為三個或三個以上,且沿驅動盤2的周向均布,而驅動凹槽7的數量應大于安裝孔8的數量,以便在空轉時發出報警聲,如圖1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電子計量有限公司;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南京熊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電子計量有限公司;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南京熊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8669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