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模塊式電連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84534.4 | 申請日: | 2008-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3215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國基;林景皇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龍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405 | 分類號: | H01R13/405;H01R13/46;H01R13/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揮;張燕華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塊 連接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模塊化設計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一般如個人計算機、電視屏幕等電子產品,多半會于機殼內部設置插座電連接器,以與外圍的設備作一信號的傳遞。
請參閱圖1,一般電連接器100a的制作是先制作一絕緣本體110a,該絕緣本體110a內設有多個槽孔111a,然后將多個導電端子120a,以穿設的方式設置于該絕緣本體110a內,最后再將絕緣本體110a設置于一金屬殼體130a內。
然而,于該等導電端子120a穿設于槽孔111a內時,若導電端子120a的其中一個約略不平整,則會穿設失敗,將導致整個電連接器110a成為不良品,因此增加成本。
另外,金屬殼體130a時常會依據不同的設計或是規格,而有不同的結構,此時若該金屬殼體130a的設計突然變更,則已經制作完成的絕緣本體110a與金屬殼體130a則需廢棄。另外,整個絕緣本體110a需重新開模,進而增加制作費用。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塊式電連接器,以改善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種模塊式電連接器,其具有一模塊件與絕緣本體組合,該模塊件可依據不同的金屬殼體而有不同的設計,另外導電端子亦埋入成型于該絕緣本體,如此可避免現有導電端子穿設于絕緣本體時可能造成的損壞。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塊式電連接器,包含一模塊件、一絕緣本體、多個導電端子、及一金屬殼體。
該模塊件具有沿一組合方向沿伸的一前端面與一相對于該前端面的后端面、及與該前端面和該后端面相連的一底面,該底面鄰近于該前端面處向內凹陷形成一組合槽,該前端面設有一開口與該組合槽相連通。
該絕緣本體包含一基部與一舌板。該基部組合于該組合槽內,該舌板自該基部向一延伸方向延伸。
每一導電端子包含一接觸部與一傾斜部。該接觸部埋入成型于該舌板。該傾斜部由該接觸部的一端沿一傾斜方向傾斜延伸而出。該金屬殼體組設于該模塊件的外圍。
因此,本實用新型可由一模塊件與絕緣本體組合,使該模塊件可依據金屬殼體不同的設計而變更,如此可防止該金屬殼體的突然變更,而使得絕緣本體與導電端子結合的半成品報廢。另外該絕緣本體與導電端子可以預先制作完成,因此可加快電連接器的制作速度。
本實用新型的導電端子亦以埋入成型的方式埋設于該絕緣本體內,因此可解決現有以導電端子穿設于絕緣本體時穿設失敗,而造成報廢的問題。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電連接器的組合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模塊式電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模塊式電連接器的立體圖的組合圖;
圖4為圖3的另一視角;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端子板件的上視圖;
圖6為于圖5中將絕緣本體與定位件埋入成型于端子板件上;以及
圖7與圖8為模塊件與絕緣本體的組合動作圖。
其中,附圖標記
現有技術
電連接器100a
絕緣本體110a
槽孔111a
導電端子120a
金屬殼體130a
本實用新型
模塊式電連接器1000
模塊件100
前端面101
后端面102
底面103
頂面104
側端面105
開口106
組合槽107
扣接塊1071
定位槽108
傾斜面109
輔助臂110
第一限位塊120
第二限位塊130
第一限位槽140
第二限位槽150
絕緣本體200
基部210
前端面211
后端面212
側端面213
導槽2131
扣合塊2132
舌板220
定位件300
導電端子400
接觸部410、410a
接觸面411、411a
傾斜部420
安裝部430
金屬殼體500
前開口510
后開口520
插置空間530
第一卡槽540
第二卡槽550
第一限位組件560
第二限位組件57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龍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華龍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8453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