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太陽能發熱保健帽子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76704.4 | 申請日: | 2008-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8637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12 |
| 發明(設計)人: | 陸建益 | 申請(專利權)人: | 陸建益 |
| 主分類號: | A42B1/24 | 分類號: | A42B1/2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300浙江省慈溪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能 發熱 保健 帽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帽子,尤其涉及一種具有發熱保健功能的太陽能發熱保健帽子。
背景技術
帽子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保護用具,它除了本身具有的擋風保暖,遮陽的功能,無法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尤其是冬季人們在戶外活動時,帽子更是人們御寒的主要工具,由于其結構的原因,自身都沒有熱源,解決不了冬季御寒保暖問題,因此有人發明了電熱式帽子,采用電熱絲縫制在帽體的夾層內,將電能轉換為熱能,其保暖效果好,但是,電熱絲一般都經受不起彎折和揉搓,應于經常活動的帽體上,使用壽命較短,而且帽子通常都在戶外使用,隨帽子攜帶的電池容量不會設置太大,否則就會使整體過于笨重,這樣往往因為電池的能量不足而影響發熱帽子的正常使用,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能夠長時間主動加熱增溫,經久耐用的帽子問世。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加以儲存,能長時間高效地主動加熱增溫,經久耐用的太陽能發熱保健帽子。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發熱保健帽子,包括帽體,在帽體具有外層與里層的夾層結構,在外層和里層之間的夾層設有發熱體,所述帽體和帽舌外表面層設有太陽能電池,里層設有一內兜裝載有控制裝置,所述太陽能電池通過導線依次連接發熱體和控制裝置而構成發熱控制系統。
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是由多元化合物半導體薄膜電池,依次沉積多層薄膜的柔性太陽能電池板組構成。
所述的發熱體是由夾層的表面設有有序排列的電熱線,通過縫合線往返跨過電熱線與夾層表面相連接而構成一體。
所述的控制裝置是由防反向放電二極管、控制器和充電電池組成。
所述的電熱線是由固定線芯外纏繞10根以上的電阻絲,其外周包覆有絕緣層組成。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發熱保健帽子,由太陽光向太陽能電池聚合轉化為電能儲存于充電電池中,,即給帽子夾層的發熱體供電,能夠長時間持續主動加熱增溫,充分營造頭部溫暖舒適的感受,促進血液循環,軟化血管,疏通經絡,開竅醒神,有良好的熱療保暖保健作用。不僅如此,發熱體使用多股電阻絲纏繞編織而成,因此具有很好的耐折疊耐彎曲性能,經久耐用。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節能環保和無償供給電力等優點,特別適合戶外工作和活動者的使用。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方框圖。
圖中:1、外層,2、發熱體,3、里層,4、控制裝置,5、太陽能電池,6、帽體,7、帽舌。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太陽能發熱保健帽子,具有外層(1)與里層(3)的夾層結構,在外層(1)和里層(3)的夾層設有發熱體(2),發熱體(2)是由夾層的表面設有有序排列的電熱線,通過縫合線往返跨過電熱線與夾層表面相連接而構成一體,為增加帽子的耐折疊耐彎曲性能,本實施例中,電熱線優選在固定線芯處纏繞10根以上的電阻絲,其外周包覆有絕緣層,在帽體(6)和帽舌(7)的外層表面安裝太陽能電池(5),經粘接將其固定,太陽能電池(5)是由多元化合物半導體薄膜電池,依次沉積多層薄膜的柔性太陽能電池板組構成,具有輕薄柔軟,經久耐用。里層設置有一內兜,內兜用以裝載控制裝置(4),為防止控制裝置(4)從內兜滑出,在內兜口的邊緣設有拉鏈,可封住內兜的出口,控制裝置(4)是由防反向放電二極管、控制器和充電電池組成,防反向放電二極管是用以防止充電電池的電能反向流失。太陽能電池(3)通過導線依次連接發熱體(2)和控制裝置(4)形成發熱控制系統。使用時,太陽能電池(3)吸收陽光并將光能直接轉變成電能,經過防反向放電二極管然后傳輸給充電電池儲存,啟動控制器導通電源,即給發熱體(2)供電,電能轉化為熱能,帽體(1)開始放熱,控制器起調節帽體(1)發熱溫度的作用,使得頭部溫暖舒適,促進血液循環,有良好的熱療保暖保健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陸建益,未經陸建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767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