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轉動式垃圾分選平臺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76571.0 | 申請日: | 2008-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054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07 |
| 發明(設計)人: | 鄭順潮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順潮 |
| 主分類號: | B09B1/00 | 分類號: | B09B1/00;B07C5/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盧業強 |
| 地址: | 100089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動 垃圾 分選 平臺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垃圾分選平臺,用于混合生活垃圾實時處理中的垃圾初步分選。
背景技術
對混合生活垃圾處理中,第一步進行垃圾可燃物(如衣物、鞋、廣告布、門床柜)和不可燃物(如馬桶、磚頭、瓦塊)等大件的分選工作。目前是以一個長的傳送帶加上人工排選的辦法,這種辦法占場地大,操作工和垃圾直接接觸,人工不會分選徹底。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混合生活垃圾實時處理中的分選平臺,所述的分選平臺能夠使垃圾的分選比較徹底,實現操作工和垃圾的分離。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轉動式垃圾分選平臺,包括
傳送帶:為一環形,且傳送帶的進料口高度高于傳送帶的出料口高度;
探頭:數目至少為3個,安裝在環形傳送帶的上方,且呈均勻分布;
警示裝置:數目與探頭的個數相等,與探頭連在一起,位于環形傳送帶的上方,且呈均勻分布;
監控室:用于實時全程、全方位地監控垃圾狀況,所述的監控室為透明封閉的,位于環形傳送帶的中央,包括顯示器和控制器;所述的顯示器位于監控室內部的四周,數目與探頭的個數相等,用來顯示與其相連的探頭攝到的視頻圖像;所述的控制器位于監控室的內部,用于控制機械手工作;
機械手:數目至少為3個,安裝在環形傳送帶的上方,且呈均勻分布。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傳送帶設置成環形,使傳送帶的進料口高度高于傳送帶的出料口高度,或者環形傳送帶中間部分的高度高于進料口、出料口的高度;并且設置多個帶有警示功能的探頭,配以相應的視頻顯示設備加以監控,從而使垃圾的初步分選比較徹底;多個機械手均勻設置在環形傳送帶的上方,從而加快了垃圾分選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如果大件垃圾比較多,那么可以通過控制器人工控制環形傳送帶再循環一次,甚至多次,這樣不會漏掉垃圾的分選,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把大件垃圾按類分出。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轉動式垃圾分選平臺示意圖。
圖中,1-傳送帶,2-探頭,3-警示裝置,4-監控室,5-機械手,6-顯示器,7-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垃圾分選平臺包括
傳送帶1:為一環形,且傳送帶的進料口高度高于傳送帶的出料口高度;
四個探頭2:安裝在環形傳送帶1的上方,呈90°均勻分布;
四個警示裝置3:與探頭2連在一起,位于環形傳送帶1的上方,呈90°均勻分布;
監控室4:用于實時全程、全方位地監控垃圾狀況,所述的監控室4為透明封閉的,位于環形傳送帶1的中央,包括四個顯示器6和一個控制器7;所述的顯示器6位于監控室4內部的四周,用來顯示與其相連的探頭2攝到的視頻圖像;所述的控制器7位于監控室4的內部,用于控制機械手5工作;
四個機械手5:安裝在環形傳送帶1的上方,呈90°均勻分布。
要分選的垃圾從傳送帶1的進料口進入,探頭2對能攝到區域的垃圾進行攝制,并由與其相連的顯示器6把視頻圖像顯示出來。如果遇到大件垃圾,這時與探頭2相連的警示裝置3會發出聲音,操作人員根據聲音來源和顯示器6的顯示圖像,按可燃物與不可燃物對其進行分類,通過控制器7操縱相應區域的機械手5將該大件垃圾送入下一級傳送帶(可燃物送入可燃物傳送帶,不可燃物送入不可燃物傳送帶),環形傳送帶1上剩余的垃圾沿著出料口輸出。
如果大件垃圾比較多,那么可以通過控制器7人工控制環形傳送帶1再循環一次,甚至多次。這樣的垃圾分選平臺不會漏掉垃圾的分選,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把大件垃圾按類分出。
本實用新型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技術。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權利要求和具體實施例所述及的保護內容,只要是根據本發明的構思所創作出來的任何發明,都應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順潮,未經鄭順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765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