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組合式余熱利用爐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74893.1 | 申請日: | 2008-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232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07 |
| 發明(設計)人: | 葉林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葉林森 |
| 主分類號: | F24B1/28 | 分類號: | F24B1/28;F24B13/00 |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建宏 |
| 地址: | 233000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式 余熱 利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固體燃料燃燒爐。
背景技術
現有普遍使用的固體燃料爐灶上的排煙管是直接與煙囪相接的,它們在燃燒中產生的煙氣通過煙囪直接排出到了室外,沒有對煙氣的余熱進行再利用,這對熱能是較大的浪費。目前也有一些對煙氣進行再利用的爐具,但這些爐具的燃燒爐和煙氣余熱利用灶均是在一個整體的構造中,它們的結構較復雜、用材較多,成本高、體積較大、移動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拆、可合的組合式余熱利用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組合式余熱利用爐,它具有一燃燒爐,燃燒爐上部灶頭的側部接有一與其內部型腔相通的排煙管,在燃燒爐的旁側設有一余熱接收灶,排煙管伸人余熱接收灶的型腔中將燃燒爐灶頭的型腔與余熱接收灶的型腔連通。
由上述方案可見,燃燒爐燃燒時產生的煙氣經過其灶頭上所接的排煙管會進入到余熱接收灶的型腔中,在余熱接收灶上放置炊具,即可利用余熱接收灶中的余熱。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制作成本低,它組合、分開方便,是較經濟實用的爐具。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本組合式余熱利用爐,它具有一燃燒爐1,燃燒爐1上部灶頭1a的側部接有一與其內部型腔1b相通的排煙管1c,燃燒爐1為現有結構。在燃燒爐1的旁側設有一余熱接收灶2,排煙管1c伸入余熱接收灶2的型腔2a中將燃燒爐1灶頭的型腔1b與余熱接收灶2的型腔2a連通。在余熱接收灶2的側部接有一與其內部型腔2a相通的排煙管2c,余熱接收灶2的底部支撐有支架4,余熱接收灶2上蓋有爐口圈2b。
參見圖1、圖2,在余熱接收灶2的型腔內擱置有一擋板3,擋板3與燃燒爐1上的排煙管1c的出口相對,擋板3的高度低于所處型腔2a的高度。
參見圖2,為提高本組合式余熱利用爐組合后的穩固性,燃燒爐1的灶頭1a外部與余熱接收灶2的外部之間相互連接,兩者之間連接的具體方式為:在燃燒爐1的灶頭1a外部固定有耳板1d,在余熱接收灶2的外部固定有耳板2d,在耳板1d、耳板2d之間通過連接件連接有支板5。拆去支板5,即可將余熱接收灶2與燃燒爐1分離。
由圖1、圖2可見,擋板3可撤去、也可裝上,擋板3裝上后,煙氣從排煙管1c流出與擋板3碰撞后,會從爐口圈2b與擋板3之間的空隙通過,這樣可提升煙氣從型腔2a中流過的高度,撤去擋板3及爐口圈2b,擱置在余熱接收灶2上的炊具的底部可陷入到型腔2a中。
另外,由圖1可見,可在余熱接收灶2的排煙管2c接上煙囪,也可在排煙管2c上再接一余熱接收灶2,以進一步利用煙氣的余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葉林森,未經葉林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7489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