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抽油桿助抽扶正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74441.3 | 申請日: | 2008-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8851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樹臻;王志云;張積明;劉明武;劉獻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獻春 |
| 主分類號: | E21B17/10 | 分類號: | E21B17/10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江 |
| 地址: | 26150***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抽油桿助抽 扶正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石油工業中的采油設備,特別是一種抽油桿助抽扶正器。
背景技術
目前,油田的采油廣泛應用油桿泵,油桿泵包括抽油管、抽油桿、柱塞和泵筒,抽油桿與抽油管的偏磨以及柱塞的磨損始終是油桿泵發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專利號為03271902.7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抽油管、抽油桿防偏磨副,該防磨副由抽油桿接箍、上防松帽、防磨桿、防磨襯套、扶正體、固定螺帽、下防松帽組成,抽油桿接箍、上防松帽與防磨桿上部螺紋聯接,抽油桿接箍在上防松帽之上,防磨襯套套裝在防磨桿上.防磨襯套外表面上部直徑大,下部直徑小,下端部有螺紋,扶正體套裝在防磨襯套外表面下部小直徑上,固定螺帽與防磨襯套下端部螺紋聯接,使防磨襯套、扶正體、固定螺帽組裝成一體,并可以在防磨桿上滑動,下防松帽與防磨桿下部螺紋聯接,抽油桿接箍上部聯接抽油桿,防磨桿下部螺紋聯接抽油桿,此種防磨副雖然可以減少抽油管和抽油桿的摩擦,但是,對防止柱塞的磨損的效果不理想,柱塞磨損會降低采油泵的效率,而檢泵周期的長短的主要因素是泵的漏失量,漏失量的大小的主要取決于柱塞與泵筒之間的間隙和柱塞上下壓差的大小,柱塞的磨損也與壓差成正比,設法降低柱塞上下壓差不但可以提高泵的效率,而且可以延長泵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能夠防止抽油桿與抽抽油管的偏磨、降低柱塞上下壓差、調高抽油效率的抽油桿助抽扶正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抽油桿助抽扶正器,包括中心桿,所述中心桿兩端設置有接頭,所述中心桿上設置有第一扶正體和第二扶正體。
作為一種優化方案,所述第二扶正體與中心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扶正體可在中心桿上滑動,所述第一扶正體位于第二扶正體的上部。
作為一種優化方案,所述第一扶正體包括若干個第一扶正爪,所述第一扶正爪上端設置有第一套筒。
作為一種優化方案,所述第二扶正體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二扶正爪。
一種具體優化方案,所述第一扶正爪與第二扶正爪的數量分別為三個,所述第一扶正爪與第二扶正爪在圓周方向交錯排列。
一種具體優化方案,所述第一扶正爪的兩端設置有15°的倒角,所述第二扶正爪的兩端設置有15°的倒角,所述第一扶正爪和第二扶正爪的橫向剖面為扇形。
一種具體優化方案,所述第一扶正爪可以滑動到三個第二扶正爪相互之間形成的空隙內。
一種具體優化方案,所述中心桿上端設置有限位塊。
一種具體優化方案,所述中心桿兩端接頭為螺紋接頭。
一種具體優化方案,所述中心桿下端設置有扳手部。
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由于中心桿上設置有第一扶正體和第二扶正體,第一扶正體包括三個第一扶正爪,第二扶正體包括三個第二扶正爪,當抽油桿向下運動時,第一扶正體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上運動,使第一扶正體和第二扶正體分開,原油可以通過三個第一扶正爪之間的間隙和三個第二扶正爪之間的空隙向上流動,當抽油桿向上運動時,第一扶正體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下運動,使第一扶正體的三個扶正爪滑動到第二扶正體的三個第二扶正爪形成的空隙中,第一扶正體和第二扶正體形成一個柱塞,使第一扶正體和第二扶正體上部的原油不能夠向下流動,在抽油桿向上運動和向下運動時,第一扶正體和第二扶正體都可以起到扶正作用,防止了抽油桿與抽抽油管之間的摩擦,在抽油桿向上運動時,由于第一扶正體和第二扶正體形成一個柱塞,所以,可以起到降低柱塞上下壓差的作用,提高了抽油效率。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抽油桿助抽扶正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扶正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附圖1中A-A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附圖1中B-B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扶正體位于第二扶正體的空隙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1所示,抽油桿助抽扶正器,包括中心桿1,中心桿1兩端設置有接頭,中心桿1上設置有第一扶正體4和第二扶正體5。
第二扶正體5與中心桿1固定連接,第一扶正體4可在中心桿1上滑動,第一扶正體4位于第二扶正體5的上部。
如附圖2、附圖3所示,第一扶正體4包括三個第一扶正爪41,第一扶正爪41上端設置有第一套筒42。
如附圖4所示,第二扶正體5包括第二套筒52,第二套筒52上設置有三個第二扶正爪5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獻春,未經劉獻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7444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