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分布光度計吸光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20170610.6 | 申請日: | 2008-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52151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潘建根;李倩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數(shù)威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J3/02 | 分類號: | G01J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寶堂 |
| 地址: | 310053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布 光度計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和輻射的測量系統(tǒng),主要用于各種尺寸的室內燈、道路燈、投光燈等光源和燈具在各個方向上光強分布測量,以及光源和燈具的光通量測量。
【背景技術】
在分布光度計的測量中,雜散光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雜散光是光學系統(tǒng)中所有非正常傳輸光的總稱。分布光度計中的雜散光主要來自于被測光源在測量方向的反方向所發(fā)出的經(jīng)暗室壁面或其它物體表面反射再進入探測器的光,此外兩側墻壁和地面、系統(tǒng)中的光學和機械零件的反射,灰塵等散射等也會帶來雜散光。
在探測器與夾持被測光源的旋轉工作臺相分離分布光度計(如燈具旋轉式分布光度計、轉鏡式分布光度計等)中,消雜散光的措施包括:把儀器本身表面和實驗室的墻壁、地板和天花板涂黑,在被測光源與探測器之間設置光闌或其它擋光裝置,在探測器前設置消光筒等,這些消雜光措施的目的在于使探測器僅能“看到”被測光源或被測光源在反射鏡中所成的像。然而,在分布光度計的暗室中,雖然墻壁、地面等周圍環(huán)境已被涂黑,但這些周圍環(huán)境還是具有一定的反射性,還會通過反射形成較多雜散光進入探測器,特別是在探測器的可探測范圍內經(jīng)一次反射形成的雜散光,會給測量帶來較大影響。
在探測器經(jīng)過遮光筒、光闌等消雜光裝置可以觀察到的范圍內(一般為探測器與最大可測光源發(fā)光口邊緣的連線所圍成的立體角區(qū)域),由于被測光源的大小各不相同,在測量中被測光源不斷轉動,被測光源在測量方向上發(fā)光截面的大小也不斷變化,而光闌和遮光筒等裝置一般不變,因此,在探測器可觀察范圍內的具有一定反射率的墻壁或其它擋光物的反射往往會帶來較多的雜散光而且難以減小和消除。特別是在測量光束的光強與其它方向的光強相比較小時,由這種反射雜散光帶來的測量誤差是相當可觀的。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燈具旋轉式分布光度計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分布光度計吸光裝置,能方便、有效地減少環(huán)境反射帶來的雜散光,提高測量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即:分布光度計的探測器設置在與旋轉工作臺相分離的基座上,探測器前設置有遮光筒和若干具有通光孔的光闌,遮光筒和光闌限制了探測器的探測立體角,其特征在于在探測器到旋轉工作臺的延長線上設置吸光墻,吸光墻上設置有吸光錐,吸光錐開口面向旋轉工作臺,吸光錐區(qū)域覆蓋吸光墻平面上探測立體角所包含的區(qū)域。
照射到吸光錐上的非測量光束會在吸光錐內發(fā)生多次反射,由于吸光錐被涂成黑色,本來反射率就較低,在錐內每反射一次,反射率就累積相乘一次,這些非測量光束經(jīng)多次反射幾乎都被吸光錐所吸收,最終出射的光強將非常低。因此,使用吸光錐與簡單的涂黑墻壁相比,反射率大大降低。在探測器的可觀察范圍內設置具有吸光錐的吸光墻,可以大幅減少由測量光束反方向的光反射到測量光路中所形成的雜散光,有效控制了系統(tǒng)雜散光,提高了測量精度,而且系統(tǒng)操作簡單,吸光墻上吸光裝置覆蓋的面積越大,消雜散光的效果越好。
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限定和完善:
上述的吸光錐具有多個平面,相鄰兩個平面間成一定角度相交,多平面呈鋸齒狀排布。上述組成鋸齒狀吸光錐的多個平面縱向排布,具有水平的平面相交線;或者組成鋸齒狀吸光錐的多個平面橫向排布,具有豎直的平面相交線;或者組成鋸齒狀吸光錐的多個平面斜排布,具有斜向的平面相交線。
或者上述的吸光墻上的吸光錐是以陣列形式排布的錐形吸光腔,錐形吸光腔嵌在吸光墻中,錐體穿過吸光墻。
上述的吸光墻是可移動的,可以根據(jù)被測光源的大小和發(fā)光類型,調近或調遠與被測光源之間的距離,同時在不使用分布光度計時可以移動到較為方便的位置,操作簡便。
上述的吸光墻也可以是固定設置在暗室中的,在吸光墻與被測光源之間設置可升降的幕布。在分布光度計工作時,將幕布升起,使吸光墻上的吸光裝置工作;在分布光度計不工作時,將幕布放下,以保護吸光墻及其上的吸光裝置,防止人員或機器的撞擊。
上述的吸光墻和吸光錐的表面被涂成不反光的黑色。
根據(jù)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探測器到旋轉工作臺的延長線上設置具有吸光錐的吸光墻,降低探測器探測立體角內的環(huán)境反射比,控制分布光度計的主要雜散光來源,從而方便、有效地消除環(huán)境反射帶來的雜散光,提高測量精度。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應用在旋轉燈具式分布光度計中的一個實施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中吸光錐的俯視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吸光錐的第二個實施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數(shù)威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未經(jīng)杭州數(shù)威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7061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