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壓力容器的夾持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69750.1 | 申請日: | 2008-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5216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健 |
| 主分類號: | G01M3/32 | 分類號: | G01M3/3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官明 |
| 地址: | 318020浙江省臺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壓力容器 夾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力容器的夾持器,屬于壓力容器的檢測輔助設備。
背景技術
壓力容器可用來存儲高壓氣體(如氬氣、氧氣等)或者液體,若壓力容器存在質量問題(如滲漏)就很可能發生爆炸,因此在加工好壓力容器后,對其進行安全性能檢測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其檢測流程大致如下:首先稱好需檢測的壓力容器的凈重,然后把壓力容器豎起來往里面加水,等加滿水后再擰上壓力容器的閥門,再次稱出加滿水后的壓力容器重量,通過減去壓力容器的凈重得到壓力容器的實際容積,再利用加滿水的壓力容器做水壓測試,做完水壓測試后把壓力容器倒置,將里面的水排空后再烘干,以防生銹,整個檢測過程需上/下、前/后、左/右各向移動壓力容器,由于壓力容器重量重,體積大,現有方法采用人工完成,不僅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并且危險性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可實現自動搬運,可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操作安全的一種壓力容器的夾持器。
本實用新型一種壓力容器的夾持器的技術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升降油缸帶動的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中間安裝夾持油缸,固定板的底部兩側安裝左夾持機構和右夾持機構,所述的左、右兩夾持機構各自包括呈八字型的前夾臂和后夾臂,前夾臂連接后夾手,后夾臂連接前夾手,前夾手與后夾手相配合,左、右兩夾持機構的前夾臂經前固定桿相連,左、右兩夾持機構的后夾臂經后固定桿相連,左、右兩夾持機構的前夾手和后夾手經活動桿相連,活動桿的中部固接夾持油缸的活塞桿。
本實用新型一種壓力容器的夾持器,利用自動夾持器代替手工搬運,不僅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又能減少安全隱患;由于壓力容器較長,采用左右兩組夾持機構,使得受力平穩,避免壓力容器傾斜,其具體的工作過程如下:其左、右兩夾持機構的前夾手和后夾手的初始狀態為張開狀態,首先升降油缸帶動整個夾持器下降,使前夾手和后夾手包圍壓力容器外徑,夾持油缸啟動,其活塞桿伸出,帶動活動桿下降,即左、右兩夾持機構的前夾手和后夾手的旋轉支點下降,促使前夾手和后夾手各自向內夾緊壓力容器,當活塞桿全部伸出右,即達到一定的夾緊力右,升降油缸啟動,帶動整個夾持器上升,當上升到一定高度右,再經移動油缸移動到另一個工作臺上方,升降油缸又帶動整個夾持器下降,當壓力容器與工作臺接觸右,夾持油缸的活塞桿縮回,使活動桿上升,從而帶動前、后夾手各自向外張開,使前、后夾手脫離壓力容器,此時就可對壓力容器在這個工作臺上進行加工或者測試處理了,實現了自動搬運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一種壓力容器的夾持器,其所述的左、右兩夾持機構中的前夾手是由兩根弧形鐵片固接的雙夾手,后夾手是由一根弧形鐵片組成的單夾手,單夾手與雙夾手相配合。其所述的左、右兩夾持機構中的后夾手是由兩根弧形鐵片固接的雙夾手,前夾手是由一根弧形鐵片組成的單夾手,單夾手與雙夾手相配合。單夾手位于雙夾手之間,受力均勻,使得壓力容器保持平衡,不易傾倒。其所述的左夾持機構的前夾手是雙夾手,后夾手是單夾手;右夾持機構的前夾手是單夾手,后夾手是雙夾手,左夾持機構的前夾手和后夾手與右夾持機構的前夾手和后夾手對稱分布,進一步使得受力均勻,夾持平穩。其所述的夾持油缸是一個或者兩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壓力容器的夾持器的夾緊狀態主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壓力容器的夾持器的張開狀態主視示意圖;
圖3是圖1的A向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壓力容器的夾持器,如圖1、圖2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升降油缸帶動的固定板1,固定板1的底部中間安裝夾持油缸2,固定板1的底部兩側安裝左夾持機構3和右夾持機構4,所述的左、右兩夾持機構3、4各自包括呈八字型的前夾臂和后夾臂,前夾臂連接后夾手,后夾臂連接前夾手,前夾手與后夾手相配合,左、右兩夾持機構3、4的前夾臂31、41經前固定桿5相連,左、右兩夾持機構3、4的后夾臂32、42經后固定桿6相連,左、右兩夾持機構3、4的前夾手34、44和后夾手33、43經活動桿7相連,活動桿7的中部固接夾持油缸2的活塞桿21。本技術方案利用自動夾持器代替手工搬運,不僅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又能減少安全隱患,其具體的工作過程如下:其左、右兩夾持機構的前夾手34、44和后夾手33、43的初始狀態為張開狀態,首先升降油缸帶動整個夾持器下降,使前夾手34、44和后夾手33、43包圍壓力容器15外徑,夾持油缸2啟動,其活塞桿21伸出,帶動活動桿7下降,即左、右兩夾持機構3、4的前夾手34、44和后夾手33、43的旋轉支點下降,促使前夾手34、44和后夾手33、43各自向內夾緊壓力容器15,當活塞桿21全部伸出右,即達到一定的夾緊力右,升降油缸啟動,帶動整個夾持器上升,當上升到一定高度右,再經移動油缸移動到另一個工作臺上方,升降油缸又帶動整個夾持器下降,當壓力容器與工作臺接觸右,夾持油缸2的活塞桿21縮回,使活動桿7上升,從而帶動前、后夾手34、44、33、43各自向外張開,使前、后夾手34、44、33、43脫離壓力容器15,此時就可對壓力容器在這個工作臺上進行加工或者測試處理了,實現了自動搬運的目的。其所述的左、右兩夾持機構3、4中的前夾手34、44或者后夾手33、43是由兩根弧形鐵片固接的雙夾手,后夾手33、43或者前夾手34、44是由一根弧形鐵片組成的單夾手,單夾手與雙夾手相配合,單夾手位于雙夾手之間,受力均勻,使得壓力容器保持平衡,不易傾倒。其所述的左夾持機構的前夾手34是雙夾手,后夾手33是單夾手;右夾持機構的前夾手44是單夾手,后夾手43是雙夾手,其左夾持機構的前夾手和后夾手與右夾持機構的前夾手和后夾手對稱分布,進一步使得受力均勻,夾持平穩,當然也可調換一下,如圖3所示,左夾持機構的前夾手為單夾手,后夾手是雙夾手,而右夾持機構的前夾手為雙夾手,其前夾手為單夾手。其所述的夾持油缸2是一個或者兩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健,未經王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6975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油桿腐蝕測試裝置
- 下一篇:中壓和高壓隔離開關斷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