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座椅用調角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66150.X | 申請日: | 2008-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0074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02 |
| 發明(設計)人: | 周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華 |
| 主分類號: | B60N2/22 | 分類號: | B60N2/2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關壽 |
| 地址: | 317200浙江省天臺縣***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座椅 用調角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配件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座椅用板塊式調角器。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汽車座椅上都設有調角器,以調節座椅靠背的角度,適應人體的舒適坐姿。目前汽車行業內普通采用的板塊式調角器,其在靠背的初始或設計基準位置均無可靠的限位機構,座椅靠背在翻轉過程中無法準確地定位在設計基準位置,靠背在外力作用下繼續轉動,致使兩嚙合的齒輪相互碰撞而被損壞,行業內稱此現象為滑齒,此現象降低了調角器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座椅用調角器,其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滑齒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汽車座椅用調角器,包括與汽車座椅的靠背固定相連的連接板、與汽車座椅的底座固定相連的齒板、主軸,主軸與連接板固定連接,主軸與齒板轉動配合,齒板上設一限位機構,連接板轉動到設計基準位置時,該限位機構限制連接板繼續轉動。
所述的汽車座椅用調角器,限位機構包括鉚釘、棘爪、扭簧,鉚釘固定于齒板,該鉚釘穿入棘爪的下部,棘爪可繞鉚釘轉動;棘爪下部卡接扭簧,扭簧的兩端固定于齒板;連接板下端面呈弧形,弧形面上形成限位部;在扭簧的作用下,棘爪的上端部始終處于連接板的弧形面上,當連接板轉動到設計基準位置時,棘爪的上端部頂住連接板的限位部。
所述的汽車座椅用調角器,齒板通過一鉚釘轉動連接下連桿,下連桿的下部設有撥動部,該撥動部處于棘爪下部的下方;下連桿的上部形成滑孔,下連桿的上方設置上連桿,上連桿的下部形成滑孔;一鉚釘穿過上述兩滑孔,并可于兩滑孔內滑動,兩連桿可沿鉚釘轉動;上連桿的上端通過螺釘與操作手柄及一拉桿相連,上連桿可繞螺釘轉動。
本實用新型汽車座椅用板塊式調角器增設了一個限位機構,使座椅靠背在翻轉至設計基準位置時,被該限位機構限制而不能繼續向后轉動,相嚙合的兩齒輪能準確嚙合鎖止,徹底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滑齒而造成調角器使用壽命短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汽車座椅用調角器具有簡單實用、成本低廉、制造方便、性能穩定、使用壽命長等諸多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連接板9與汽車座椅的靠背固定相連,齒板11與汽車座椅的底座固定相連。連接板9與主軸10焊接,主軸10穿入齒板11的孔內,并可自由轉動。
齒板11焊接一定位鉚釘2,鉚釘2穿入棘爪4的下部,棘爪4可繞定位鉚釘2自由轉動。棘爪4下部卡接一扭簧3,扭簧3的兩端固定于齒板11之上。
連接板9下方為弧形B面,弧形B面上形成凸起的限位部13。在扭簧3的作用下,可沿定位鉚釘2轉動的棘爪4的上端部始終處于連接板9的弧形B面上,當連接板9轉動到設計基準位置時,棘爪4的上端頂住連接板9的限位部13,從而連接板9無法繼續后轉。
齒板11上連接鉚釘1,鉚釘1與下連桿5的下端固定相連,下連桿5的上部形成滑孔14。上連桿6的下部形成滑孔15。鉚釘7穿過上述兩滑孔,并可于兩滑孔內滑動,連桿5、6可沿鉚釘7轉動。上連桿6的上端通過螺釘8與操作手柄及拉桿12相連,上連桿6的上端可繞螺釘8轉動。下連桿5的下部設有撥動部,該撥動部處于棘爪4下端部的下方。
常態下,連接板9與齒板11嚙合鎖定。當與汽車座椅靠背固定相連的連接板9向后轉動時,而棘爪4在扭簧3的作用下,其上端部始終緊貼于連接板9的下部弧形B面,連接板9轉至設計基準位置時,如圖中的θ角即為設計基準角度,棘爪4的上端部頂住連接板9的限位部13,從而阻止了連接板9的繼續向后轉動,連接板9與齒板11再次準確嚙合鎖止,從而徹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滑齒的技術問題。
若需要將調節器向后調節角度,打開調節器的操縱手柄,操縱手柄帶動連桿5、6轉動,在連桿5、6的作用下,下連桿5的撥動部向上頂觸棘爪4的下部,從而使棘爪4繞定位鉚釘2轉動而脫開對連接板限位部13的阻擋,連接板9即可向后轉動,達到調節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華,未經周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6615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