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軸承外圈定位槽加工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65900.1 | 申請日: | 2008-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83442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05 |
| 發明(設計)人: | 馬偉良;鄭國勝;張志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C3/34 | 分類號: | B23C3/3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陳 紅 |
| 地址: | 310015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軸承 外圈 定位 加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外圈定位槽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軸承由于截面小,承載能力高,變形小,適用高負荷、高速運行、低振動和靜音的場合,同時該產品外圈有定位槽,適用于外圈定位作用,因而廣泛應用于外圈定位各個高端領域。目前通常仍然采用傳統的加工設備,參見圖1,這種加工設備存在的缺點是:
套圈5’夾緊采用螺桿3’拉緊的方法。銑削前將要銑削的套圈5’裝入定位圈1’與安裝在支撐座6’上的定位板7’之間,用扳手將螺母2’擰緊后,開始銑削,銑削時間約1分鐘,銑完后銑刀8’刀桿9’退出,將螺母2’松開,卸下已銑套圈,再將待銑套圈裝上,擰緊螺母,此過程(稱為輔助時間)也需要約1分鐘左右的時間。因此,1天(8小時)實際能完成銑削套圈在450件左右,加工效率低;同時對操作者的勞動強度也比較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加工效率高、工人勞動強度低的軸承外圈定位槽加工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軸承外圈定位槽加工裝置,包括支承座、定位圈、拉桿和壓板,定位圈安裝在支承座上,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液壓缸、活塞、襯套,液壓缸與活塞連接,活塞與襯套、拉桿配合,襯套安裝在支承座上,套圈放置定位圈和壓板之間,拉桿套在支撐座和壓板上,拉桿在活塞的作用下通過壓板將套圈固定。
本實用新型設置有兩個套圈和一個隔墊,隔墊設置在兩個套圈之間,以增加套圈端面的摩擦阻力,提高套圈的切削承受力,防止套圈在銑削過程中端面打滑。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采用液壓缸帶動拉桿進行套圈的拉緊松開,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也大大減輕了勞動者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軸承外圈定位槽加工裝置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加工設備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軸承外圈定位槽加工裝置包括液壓缸1、活塞2、襯套3、支承座4、定位圈5、拉桿7、隔墊8和壓板9,液壓缸1與活塞2連接,活塞2與襯套3、拉桿7配合,襯套3、定位圈5安裝在支承座4上,套圈6放置定位圈5和壓板9之間,隔墊8設置在兩個套圈6之間,拉桿7套在支撐座4和壓板9上,拉桿7在活塞2的作用下通過壓板9將套圈7固定。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軸承外圈定位槽加工時將二只套圈6一起加工,采用了自動液壓裝置帶動拉桿7進行套圈6的拉緊松開,在二只套圈6中間加一只隔墊8,通過安裝在刀桿10上的兩個銑刀11同時加工。同時,根據套圈6切削進給的速度、銑刀轉速等綜合因素計算出切削力,再根據實際試切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拉緊力,實際使用壓力調節在3.5~4.0MPa之間。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一是節省了套圈6裝卸的輔助時間50%以上,提高生產效率50%;二是使得工人勞動強度大大減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659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鋼墻組合連接件和采用該連接件的鋼墻組合結構
- 下一篇:松子仁軟皮脫皮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