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具有應急內胎結構的輪胎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65842.2 | 申請日: | 2008-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9614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潮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潮 |
| 主分類號: | B60C5/02 | 分類號: | B60C5/02;B60C5/2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市天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文忠 |
| 地址: | 315040浙江省寧波***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應急 內胎 結構 輪胎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輪胎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應急內胎結構的輪胎。
背景技術
目前車輛的使用越來越普及,而幾乎所有的車輛都必須面對輪胎爆胎、漏氣的問題。一般來說,輪胎爆胎或漏氣后則需要修補輪胎,但上述作業十分麻煩,通常需要到專業的修理點才能進行修理;輪胎爆胎或漏氣后的另一解決方案是更換輪胎,更換輪胎是件極為麻煩的事情,而且所需時間很長,容易造成交通的堵塞,尤其是在水田作業的拖拉機,其輪胎陷在泥中,就算專業人員也感到田間調換輪胎的難度極大;而電瓶車、摩托車也經常會發生破胎的事故,由于車體較重,推行不易,而且對于電瓶車、摩托車手而言,帶備用輪胎是極為少見的,是不切實際的解決辦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人提出了改進的方法,如專利申請號為02225657.1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雙內胎車輛輪胎,外胎的橫截面中間部位由隔離圈將胎槽等分成兩個內胎槽,輪輞由兩個半輪輞構成,二者的內側端具有彎曲部位并開有螺孔,兩彎曲部位之間具有鋼圈,鋼圈的一端嵌入隔離圈的槽內,半輪輞與鋼圈外露部分由螺栓相連接,兩半輪輞各有一個氣門芯孔,輪輞的內側具有內胎襯墊,解決了現有輪胎因爆胎或快速泄氣而造成的安全隱患,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安全方便等優點,廣泛適合于各種車輛尤其是大型車輛使用。但上述專利由于兩個內胎平行設置,因此兩個內胎同時被破壞的可能性較大,而且結構復雜,成本高昂,不適用于如自行車、電動車以及摩托車等小型車輛。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而且應用廣泛的具有應急功能的雙內胎結構輪胎。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具有應急內胎結構的輪胎,包括外胎和內鋼圈,外胎和內鋼圈形成的空腔內設有第一內胎,第一內胎裝有第一進氣嘴,第一進氣嘴穿過內鋼圈的第一通孔,采取的技術措施包括:第一內胎的胎腔內設有第二內胎,第二內胎裝設有第二進氣嘴,第二進氣嘴由內到外氣密封順序穿過第一內胎和內鋼圈的第二通孔。
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采取的技術措施還包括:
上述的第一內胎的內周面和第二內胎的外周面間隙配合,其中,在第二進氣嘴處,第一內胎的內周面和第二內胎的外周面之間相互密封粘接,在第一進氣通道處,第一內胎的內周面和第二內胎的內周面之間具有用于通氣的間隙。
更好的,上述的第一內胎的內周面和第二內胎的外周面間隙配合,其中,在第二進氣嘴對應的圓周處,第一內胎的內周面和第二內胎的外周面之間相互粘接,在第一進氣通道處,第一內胎的內周面和第二內胎的內周面之間具有用于通氣的間隙。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第一內胎的胎腔內設有第二內胎,第二內胎裝設有第二進氣嘴,第二進氣嘴由內到外氣密封順序穿過第一內胎和內鋼圈的第二通孔。由于將第二內胎直接設置于第一內胎的胎腔內,而且當第一內胎正常使用時,第二內胎不充氣柔軟懸掛于第一內胎內,當第一內胎遭受外物破壞時,第二內胎由于可以自由晃動而不會被同時破壞,因此第二內胎很難在第一內胎破裂時同時被破壞;當第一內胎被破壞時,第二內胎充氣并且其外圈面緊貼第一內胎的內圈面,此時,僅需對第二內胎充氣即可接替第一內胎繼續工作,操作簡單,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使車輛恢復行駛,減少了交通堵塞的可能,而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A處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至圖2所示,圖標號說明:第一內胎1,第一內胎的胎腔1c,第一內胎的內周面1a,第二內胎2,第二內胎的外周面2a,外胎3,第一進氣嘴4,第二進氣嘴5,內鋼圈6,第一通孔61,第二通孔62。
一種具有應急內胎結構的輪胎,包括外胎3和內鋼圈6,外胎3和內鋼圈6形成的空腔內設有第一內胎1,第一內胎1裝有第一進氣嘴4,第一進氣嘴4穿過內鋼圈6的第一通孔61,其中:第一內胎1的胎腔1c內設有第二內胎2,第二內胎2裝設有第二進氣嘴5,第二進氣嘴5由內到外氣密封順序穿過第一內胎1和內鋼圈6的第二通孔62。第一內胎1的內周面1a和第二內胎2的外周面2a間隙配合,其中,在第二進氣嘴5處,第一內胎1的內周面1a和第二內胎2的外周面2a之間相互密封粘接,在第一進氣通道4處,第一內胎1的內周面1a和第二內胎2的內周面2a之間具有用于通氣的間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潮,未經李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658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靈敏度可調的車輪傳感器信號接收電路
- 下一篇:液壓控制板材定型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