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四通換向雙密封旋塞閥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63901.2 | 申請日: | 2008-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7338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國華;倪忠遷 | 申請(專利權)人: | 開維喜閥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5/04 | 分類號: | F16K5/04;F16K27/00;F16K4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105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四通 換向 密封 旋塞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閥門,特別是關于一種四通換向雙密封旋塞閥。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石油平臺管道換向裝置。
背景技術
原油管道和成品油輸送的檢測計量,通常是采用流量檢測計量平臺和標準雙向體積管,而雙向體積管需要左右切換來測定計量,目前通常用多臺閥門來實現介質流向切換,其占地面積大、成本高、操作麻煩。為此公告號為CN2687453的一種四通換向型雙密封旋塞閥,它設有一個四通閥體,閥體內裝有密封旋塞,密封旋塞由閥芯和閥瓣組成圓柱體形狀,閥芯中部設有流道通孔,閥芯流道通孔的兩側連接有密封閥瓣。傳動軸通過內軸套、外軸套與閥桿相接,傳動軸、內軸套、外軸套和支架通孔的內壁四者之間通過內擋銷、外擋銷、內球頭銷、外球頭銷共同配合動作,來實現閥芯的提升—旋轉—下降,在外軸套外壁上還設有“∪”形限位槽,支架壁上固定有與“∪”形限位槽配合的限位軸,通過“∪”形限位槽能夠準確控制閥芯的運轉和關斷,其操作方便、占地面積小、成本低。內軸套通過內球頭銷與支架通孔內壁所制的導向槽上段相互配合,外軸套通過外球頭銷與支架通孔內壁所制的導向槽下段相互配合,實現啟閉動作,支架通孔內壁的導向槽起到對內軸套、外軸套動作的導向作用。其主要缺點是支架通孔內壁的導向槽上下兩段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為同一條直槽,而內軸套及其內球頭銷、外軸套及其外球頭銷與支架通孔內壁的導向槽之間是在不同動作階段進行配合的,由于內軸套、外軸套以及其他傳動部件都存在加工誤差和配合誤差,致使內軸套、外軸套兩者不可能都達到與支架通孔內壁的導向槽準確配合,造成操作卡阻、運行不穩定、密封泄漏、計量誤差等現象。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密封好、運行穩定、計量準確的四通換向雙密封旋塞閥。
本實用新型的的技術方案包括一個四通閥體,閥體內裝有密封旋塞,密封旋塞的閥桿上裝有傳動機構,密封旋塞由閥芯和閥瓣組成圓柱體形狀,閥芯中部設有流道通孔,閥芯流道通孔的兩側通過燕尾槽結構與閥瓣連接,傳動機構由傳動桿、導向套、中間傳動套、下傳動套、上導向滾子、下導向滾子組成,安裝在支架內,在下傳動套外壁表面制有∪型限位槽,∪型限位槽外側的支架上制有與其相配合的限位銷,導向套內圓壁制有與上導向滾子、下導向滾子相互配合的導向槽,安裝在支架與中間傳動套、下傳動套之間,主要是導向套由上導向套與下導向套兩部分組成,上導向套內圓壁的導向槽與上導向滾子相互配合,下導向套內圓壁的導向槽與下導向滾子相互配合。
在以上技術方案中,支架由上支架和下支架兩部分組成,上支架內安裝上導向套,下支架內安裝下導向套。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導向套由上導向套和下導向套兩部分組成,兩者導向槽的位置可以調整,使上導向套的導向槽、下導向套的導向槽分別調整到與中間傳動套內的上導向滾子和下傳動套內下導向滾子準確配合,避免機械加工誤差和配合誤差造成操作卡阻現象,其運行穩定、密封性能好、計量準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初始狀態流道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換向后的流道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四通換向雙密封旋塞閥,包括閥體5,閥體5為四通結構,內腔裝有密封旋塞,密封旋塞的閥桿12上與傳動機構連接,密封旋塞由閥芯7和閥瓣8組成圓柱體形狀,閥芯7中部設有流道通孔,閥芯7流道通孔的兩側通過燕尾槽結構與閥瓣8連接,傳動機構由傳動桿21、導向套、中間傳動套23、下傳動套25、上導向滾子16、下導向滾子24組成,安裝在支架內。在下傳動套25外壁表面制有∪型限位槽,∪型限位槽外側的支架上制有與其相配合的限位銷。導向套由上導向套20與下導向套15兩部分組成,上導向套20內圓壁制有沿閥桿12軸線方向的導向槽,該導向槽與上導向滾子16相互配合,下導向套15內圓壁制有沿閥桿12軸線方向的導向槽與下導向滾子24相互配合。支架由上支架22和下支架13兩部分組成。上導向套20安裝在上支架22與中間傳動套23之間,下導向套15安裝在下支架13與下傳動套25之間。下傳動套25與中間傳動套23之間為右旋螺紋連接,傳動桿21與中間傳動套23之間為左旋螺紋連接,下傳動套25的上端面與中間傳動套23之間圓周方向上制有相互配合的凸肩。上導向滾子16置于中間傳動套23壁孔內,下導向滾子24置于下傳動套25壁孔內,傳動桿21外壁制有與上導向滾子16配合的凹槽,中間傳動套23外壁制有與下導向滾子24配合的凹槽。在如圖2所示的初始狀態,上導向滾子16嵌裝在中間傳動套23壁孔與傳動桿21凹槽之間,使兩者不能相對旋轉,而下導向滾子24嵌裝在下傳動套25壁孔與下導向套15的導向槽內,此時驅動裝置19順時針旋轉,傳動桿21帶動中間傳動套23旋轉,下傳動套25在下導向滾子24與下導向套15導向槽以及∪型限位槽與限位銷導向作用下被提升。當下傳動套25提升到使其上端面的凸肩與中間傳動套23的凸肩相互嚙合時,下導向滾子24從下導向套15導向槽內彈出進入中間傳動套23外壁的凹槽內,限位銷處于∪型限位槽底部,下傳動套25被旋轉90°,閥瓣8被切換到如圖3所示位置。繼續旋轉傳動桿21,上導向滾子16從傳動桿21的凹槽內彈出進入上導向套20的導向槽內,使中間傳動套23與上導向套20不能相對旋轉,傳動桿21與中間傳動套23可以相對旋轉,使中間傳動套23、下傳動套25下移,撐開閥瓣8與閥體5密封接觸。當驅動裝置19逆時針連續旋轉時,閥瓣8將從如圖3所示位置回到圖2所示的初始狀態。導向套采用上導向套20和下導向套15兩部分組成,可以分別通過調整上導向套20、下導向套15在支架內的位置,消除另部件機械加工和配合產生的誤差,使上導向套20與上導向滾子16之間、下導向套15與下導向滾子24之間分別達到準確配合。支架采用上支架22和下支架13兩部分組成,便于上導向套20和下導向套15的位置調整。驅動裝置19上設有位置指示桿18和位置指示器17,閥桿12由銷14固定連接在下傳動套25上,上蓋27上設有中腔泄壓口26,上蓋27與閥體5之間設有O形圈9和耐火墊圈10。下蓋1由螺栓2、螺母3固定于閥體5上,下蓋1上設有排污閥4,下蓋1與閥芯7的轉軸之間設有軸承6。下支架13上設有閥桿填料注入口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開維喜閥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開維喜閥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639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