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風力發電機的風機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63121.8 | 申請日: | 2008-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6916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08 |
| 發明(設計)人: | 杜尚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劍雄 |
| 主分類號: | F03D1/06 | 分類號: | F03D1/06;F03D3/06;F03D11/0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奧圣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曉明 |
| 地址: | 315103浙江省寧波市國家***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風力發電機 風機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力發電機,尤其是涉及一種風力發電機的風機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風力發電機的風機結構一般包括輪轂、葉片和壓板,葉片的一端受壓板的作用固定在輪轂上。其工作原理是葉片在風力的作用下,帶動輪轂轉動,輪轂帶動風力發電機的轉軸轉動,進而使固定在轉軸上的轉子與定子做切割磁力線運動產生交流電。為了增加風力發電機的發電效率,人們常常從葉片的形狀著手進行改進來提高風能的利用率。如中國專利號為200610098049.0的一種名稱為“一種風力發電機葉片的多元結構”,其特征在于采用帶有多單元錯層泄風口的葉片結構,可以適當增加葉片寬度,達到更好地吸收風力,同時使葉片截面具有平板和豎直雙向結構,大大地提高葉片強度,可以減少葉片厚度,降低葉片的生產成本。此針對葉片的改進具有提高風能利用率的功效。但也存在一些缺點,現有的風力發電機的葉片一旦安裝在輪轂上,其是固定不變的,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由于不同地區的風力方向和強度會有所不同,且同一地區因季節不同,風力方向和風力強度也有所不同,使風力發電機的不能非常有效地利用當地的風力特點,風能利用效率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調節葉片安裝角度進而提高風能利用率的風力發電機的風機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風力發電機的風機結構,包括輪轂、壓板和葉片,所述的壓板上設置第一通孔,所述的葉片上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的輪轂上設置有螺紋孔,第一螺釘分別穿過所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與所述的螺紋孔配合,所述的第一通孔和所述的第二通孔設置有螺釘調整間隙,所述的輪轂的內側設置有葉片頂起裝置。
所述的螺釘調整間隙設置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一側,所述的第一通孔壁與所述的第二通孔壁平滑過渡。
所述的螺釘調整間隙一側所處的第一通孔壁和第二通孔壁與垂直線的夾角范圍10度。
所述的葉片頂起裝置包括第二螺釘和螺母,所述的輪轂上設置有螺母座,所述的螺母位于所述的螺母座內,所述的第二螺釘穿過輪轂的內壁與所述的螺母配合。
所述的葉片一端通過銷子軸接在輪轂上。
所述的葉片為三塊,所述的三塊葉片均勻分布在所述的輪轂上。
所述的第一螺釘為四個,所述的四個第一螺釘分別穿過所述的壓板和所述的葉片固定在所述的輪轂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設置有螺釘調整間隙,輪轂的內側設置有葉片頂起裝置。當需要調整葉片角度時,葉片頂起裝置將葉片頂起,螺釘調整間隙的存在,使第一螺釘依然能夠分別穿過壓板和葉片固定在輪轂上,從而達到調節葉片安裝角度進而提高風能利用率。
螺釘調整間隙設置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一側,壓板的第一通孔和葉片的第二通孔加工起來比較方便,第一通孔壁與第二通孔壁平滑過渡,方便裝配。
螺釘調整間隙一側第一通孔壁和第二通孔壁與垂直線的夾角范圍10度。使葉片可以調整的最大變更角度為10度。
葉片頂起裝置包括第二螺釘和螺母,所述的輪轂上設置有螺母座,所述的螺母位于所述的螺母座內,所述的第二螺釘穿過輪轂的內壁與所述的螺母配合。
葉片頂起裝置包括第二螺釘和螺母,輪轂上設置有螺母座,螺母位于螺母座內,第二螺釘穿過輪轂的內壁與螺母配合。
在需要調整葉片的時候,可以用第二螺釘將葉片頂起到適當的位置。
葉片一端通過銷子軸接在輪轂上,當葉片的另一端被第二螺釘頂起時,軸接端起到固定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一種風力發電機的風機結構,包括輪轂1、壓板2和葉片3,壓板2上設置第一通孔,葉片3上設置有第二通孔,輪轂1上設置有螺紋孔,第一螺釘4分別穿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與螺紋孔配合,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設置有螺釘調整間隙5,輪轂的內側設置有葉片頂起裝置。螺釘調整間隙5設置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一側,第一通孔壁與第二通孔壁平滑過渡。螺釘調整間隙5一側所處的第一通孔壁和第二通孔壁與垂直線的夾角范圍10度。葉片頂起裝置包括第二螺釘6和螺母7,輪轂1上設置有螺母座,螺母7位于螺母座內,第二螺釘6穿過輪轂1的內壁與螺母配合。葉片3一端通過銷子8軸接在輪轂1上。葉片3為三塊,三塊葉片3均勻分布在輪轂1上。第一螺釘4為四個,四個第一螺釘4分別穿過壓板2和葉片3固定在輪轂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劍雄,未經徐劍雄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6312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定量齒輪泵
- 下一篇:柴油機智能熱交換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