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插秧機秧爪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61480.X | 申請日: | 2008-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78638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琳 |
| 主分類號: | A01C11/02 | 分類號: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4002江蘇省鹽***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插秧機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農業機械領域,具體為一種水稻插秧機秧爪。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大部分水稻種植地區,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對插秧機插秧的率先使用,推進了中國農業農機化進程。機械化插秧具有定苗、穴距、栽深一致的特點;并有栽插速度快,成本低,通風、日照好,秧苗吸收土壤營養充足等優點。因此,倍受廣大農戶的推崇。秧爪是插秧機上的易損件,對秧爪使用率的提高關系到用戶的成本和效益比,直接影響到用戶使用的積極性。圖1、圖2是國內外插秧機(高速、手扶)目前使用的秧爪的示意圖,其結構是用板材沖壓成型,前端開槽,兩邊形成秧針;槽為取秧所用,以取秧向田中栽插;秧針前端加工成針尖狀;秧爪后端基板沖孔,為裝配固定用,它的優點是:根據插植臂總成的運動軌跡,迅速、準確的將秧苗插入水稻田中。其缺點是:由于秧爪運動行為,與苗土水田的摩擦后,便產生秧爪前端磨損,減少有效使用距離;磨損超標后,隨之出現取秧量不準,或空取;這就影響了水稻的產量,所以必須更換。這樣,一是浪費作業時間;二是無意識的增加了用戶的生產成本,加重了用戶的經濟負擔。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稻插秧機秧爪,從而克服現有插秧機(高速、手扶)秧爪存在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稻插秧機秧爪,秧爪基板沖壓成型,秧爪基板的一端沖有一個或2個雙螺孔;秧爪基板另一端開槽,兩邊形成秧針,秧針前端加工成針尖。
所述的雙螺孔相交,雙螺孔的園心距為0.4-0.6厘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實用新型可以二次利用,使用率增加75%,使秧爪延長使用時間,降低用戶生產成本的一種水稻插秧機(高速、手扶)秧爪。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中秧爪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中秧爪的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附圖3的俯視圖;
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圖5的俯視圖;
圖中1.秧爪基板??2.秧針??3.針尖??4.雙螺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在圖3、圖4中,主要針對洋馬插秧機(高速、手扶)秧爪,秧爪基板(1)沖壓成型,秧爪基板(1)的一端沖有一個雙螺孔(4);秧爪基板另一端開槽,兩邊形成秧針(2),秧針(2)前端加工成針尖(3)。雙螺孔(4)相交,雙螺孔(4)的園心距為0.4-0.6厘米,同時也阻止螺絲在二孔中串動,穩定秧爪在工作中取秧的準確性。
實施例2:
在圖5、圖6中,主要針對久保田插秧機(高速、手扶)秧爪,秧爪基板沖壓成型,秧爪基板(1)的一端沖有2個雙螺孔(4);秧爪基板(1)另一端開槽,兩邊形成秧針(2),秧針(2)前端加工成針尖(3)。雙螺孔(4)相交,雙螺孔(4)的園心距為0.4-0.6厘米,同時也阻止螺絲在二孔中串動,穩定秧爪在工作中取秧的準確性。
根據生產廠對秧爪磨損標準的要求,每根秧爪磨損為0.3-0.5cm,而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秧爪磨損為0.5-0.8cm。因此,本實用新型符合用戶的實際需要,增效不增資(秧爪的使用率增加75%),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用戶的心理需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琳,未經王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6148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護姿背心
- 下一篇:智能全數字低壓濾波補償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