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封口盤井蓋門電控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60728.0 | 申請日: | 2008-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7638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金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第五建設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B17/36 | 分類號: | B66B17/36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聯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周愛芳 |
| 地址: | 22114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封口 井蓋 門電控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封口盤井蓋門開啟裝置,具體是一種封口盤井蓋門電控裝置。
背景技術
在井筒掘砌施工過程中,井口管理是立井提升運輸和井口防墜管理的重要環節。井蓋門是井口管理的重要部位。如井蓋門管理不當極易發生提升運輸事故和墜物事故。信號工肩負著井蓋門管理的崗位安全職責,保持清醒的頭腦,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及時必要的開、關好井蓋門是其履行井口安全管理的關鍵。事實表明,在以往的施工過程中,由于信號工思想不集中或短暫脫崗或疲乏睡崗等個人不安全行為,在絞車上行時沒有及時打開井蓋門,吊桶保護傘猛烈撞擊井蓋門,導致撞擊事故甚至次生事故的發生。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封口盤井蓋門電控裝置,能自動實現井蓋門的開啟和關閉,避免提升運輸事故和墜物事故的發生。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封口盤井蓋門電控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自動開啟電路、定時保護電路、手動自動閉鎖電路、開啟定位電路和關閉電路;自動開啟電路,定時保護電路,手動自動閉鎖電路、開啟定位電路和關閉電路并聯連接在電動機的控制回路中;還包括手動開啟電路、手動關閉電路和過載保護電路;手動開啟電路、手動關閉電路和過載保護電路并聯連接在電動機的控制回路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當吊桶上行至減速點(離井口約50m)自動開起,克服了人為不安全行為,滿足了本質安全要求;實現了手動和自動的選擇操作,互為閉鎖;具有單向自動開起功能,即上行自開、下行不動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實現了絞車上行時人工操作為主,自動開啟為輔的功能,避免井蓋門未及時打開而發生碰撞事故;設置自動開起的定時安全保護;實現井蓋門開起手動與自動操作互為閉鎖,避免井蓋門可能的重復開起,拉斷鋼絲繩,發生事故。準確定位,不過放不超提。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電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封口盤井蓋門電控裝置包括自動開啟電路、定時保護電路、手動自動閉鎖電路、開啟定位電路和關閉電路;自動開啟電路,定時保護電路,手動自動閉鎖電路、開啟定位電路和關閉電路并聯連接在電動機的控制回路中;還包括手動開啟電路、手動關閉電路和過載保護電路;手動開啟電路、手動關閉電路和過載保護電路并聯連接在電動機的控制回路中。具體控制電路是:串聯連接的減速繼電器J1、繼電器3ZJ和時間繼電器KT組成自動開啟電路;串聯連接的繼電器ZJ1、繼電器FJ1、時間繼電器KT和繼電器1ZJ組成定時保護電路;串聯連接的按鈕ZQ、繼電器3ZJ2和繼電器2ZJ組成手動自動閉鎖電路;位置開關WK1和位置開關WK2并聯后與繼電器3ZJ串聯連接組成開啟定位電路;位置開關WK3和位置開關WK4并聯后與繼電器4ZJ串聯連接組成關閉定位電路;繼電器1ZJ的常開點1ZJ1與繼電器3ZJ的常閉點3ZJ3串聯后與繼電器2ZJ的常開點2ZJ1并聯連接后再與接觸器FM的常閉點FM1和接觸器ZM串聯組成手動開啟電路;按鈕FQ、繼電器4ZJ的常閉點4JZ1常閉點ZM1和接觸器FM串聯連接組成手動關閉電路。
工作原理是:
自動開啟:當絞車上提吊桶等物件進入減速點位置時,絞車深度指示器絲桿螺母觸桿觸閉減速繼電器J1,繼電器J1常開點閉合,時間繼電器KT得電,速閉延開點KT1閉合,絞車測速回路正向繼電器常開點ZJ1閉合,反向繼電器FJ1常閉點保持閉合,中間繼電器1ZJ得電常開點1ZJ1閉合,接觸器ZM得電閉合,井蓋門自動開啟。
定時保護:當井蓋門開啟到位后,如WK1或WK2失效,3ZJ依然保持閉合時,KT線圈5S延時后斷開,1ZJ斷電,1ZJ1常開點斷開,ZM斷電停止開啟,防止井蓋門拉毀。
手動自動閉鎖:J1閉合,但此時常閉點3ZJ1斷開,時間繼電器KT不能得電動作,實現了手動與自動功能閉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第五建設公司,未經中煤第五建設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6072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