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發(fā)動機后消聲器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20159698.1 | 申請日: | 2008-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7707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德香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無錫紅湖消聲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1/10 | 分類號: | F01N1/10;F01N7/08;B60K1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jīng)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 益 |
| 地址: | 214027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汽車發(fā)動機 消聲器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發(fā)動機排氣后消聲器,屬于汽車底盤附件。
背景技術(shù)
汽車消聲器的作用是降低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噪聲,減少振動,提高汽車使用的舒適性,保護環(huán)境,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后消聲器的消聲效果不佳,噪音高、對汽車造成的振動大,同時消聲器中排放出的CO、HC、NO等氣體在催化器的作用下生成H2O、CO2、NO2等物質(zhì),消聲器中的積水因此增加,加上國內(nèi)的油品中含有一些硫化物,積水就成為了硫性物質(zhì),對消聲器的腐蝕很大,這樣就減少了消聲器的使用壽命,而且由于積水的增加,消聲的容積減小了,使用一段時間后,對消聲器降噪的性能也有一定影響。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不足之處,提高后消聲器降噪的能力,降低噪聲,提高汽車的舒適性,降低后消聲器中的積水。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汽車發(fā)動機后消聲器,包括本體、分流管、出氣管、前端板、后端板、第一隔盤、第二隔盤,前端板、后端板和第一隔盤、第二隔盤將本體分別圍隔成第一擴張腔、第二擴張腔、第三擴張腔,被圍在第一擴張腔中的分流管四周開設有第一小孔組,第一小孔組周圍設置有第一阻性消聲腔,被圍在第一擴張腔中的分流管四周還開設有第二小孔組,被圍在第二擴張腔中的分流管四周開設有第三小孔組,被圍在第二擴張腔中的出氣管四周開設有第四小孔組,第四小孔組周圍設置有第二阻性消聲腔,出氣管在第一擴張腔的一端設置有彎頭及虹吸管。
所述第一阻性消聲腔中設置有吸聲材料;所述第二阻性消聲腔設置有吸聲材料。
有益效果:氣流流入分流管,部分氣體通過分流管上的第一小孔組小孔流入到第一阻性消聲腔中,第一阻性消聲腔中的吸聲材料對降低中高頻噪聲有利,可以吸收部分中高頻噪聲。流入到第一阻性消聲腔中的氣體再通過第一小孔組小孔返回到分流管中,在來回流動的過程中,氣流發(fā)生相撞,以及與管件產(chǎn)生磨擦,減低聲能,從而減低噪聲。流到第三擴張腔中的氣體通過第二隔盤上的孔流到第二擴張腔,與由從第三小孔組小孔流入到第二擴張腔的氣體發(fā)生碰撞,降低聲能,降低噪聲;再由第二擴張腔中通過第一隔盤上的孔流到第一擴張腔中,與從分流管上的第一小孔組小孔流入到第一阻性消聲腔中發(fā)生干涉,降低噪聲。最后氣體通過彎頭及虹吸管進入的出氣管,通過出氣管四周開設有第四小孔組的小孔流入到第二阻性消聲腔中,第二阻性消聲腔中的吸聲材料對降低中高頻噪聲有利,可以再次的吸收中高頻噪聲。在氣流的流速及流量達到一定量時,消聲器筒體中的積水可以通過虹吸管隨著氣流排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汽車發(fā)動機后消聲器結(jié)構(gòu)圖;
圖2為圖1中A-A向剖視圖;
圖3為圖1中B-B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汽車發(fā)動機后消聲器,包括本體2、分流管1、出氣管7、前端板11、后端板12、第一隔盤4、第二隔盤42,前端板11、后端板12和第一隔盤4、第二隔盤42將本體2分別圍隔成第一擴張腔50、第二擴張腔70、第三擴張腔80,被圍在第一擴張腔50中的分流管1四周開設有第一小孔組20,第一小孔組20周圍設置有第一阻性消聲腔30,被圍在第一擴張腔50中的分流管1四周還開設有第二小孔組40,被圍在第二擴張腔70中的分流管1四周開設有第三小孔組60,被圍在第二擴張腔70中的出氣管7四周開設有第四小孔組120,第四小孔組120周圍設置有第二阻性消聲腔130,出氣管7在第一擴張腔50的一端設置有彎頭8及虹吸管9。
所述第一阻性消聲腔30中設置有吸聲材料3。
所述第二阻性消聲腔130中設置有吸聲材料6。
氣流流入分流管1,部分氣體通過分流管1上的設有的第一小孔組20的小孔流入到第一阻性消聲腔30中,第一阻性消聲腔30中的吸聲材料3對降低中高頻噪聲有利,可以吸收部分中高頻噪聲。流入到第一阻性消聲腔30中的氣體再通過分流管1上的第一小孔組20的小孔返回到分流管1中,在來回流動的過程中,氣流發(fā)生相撞,以及與管件產(chǎn)生磨擦,降低聲能,從而降低噪聲。
由第一阻性消聲腔30中返回的小部分氣體再通過被圍在第一擴張腔50中的分流管1四周開設的第二小孔組40的小孔流入到第一擴張腔50中,一部分通過被圍在第二擴張腔70中的分流管1四周開設的第三小孔組60的小孔流入到第二擴張腔70中,還有一部分流到第三擴張腔80中。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無錫紅湖消聲器有限公司,未經(jīng)無錫紅湖消聲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59698.1/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