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大角度斜梢注塑模具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58048.5 | 申請日: | 2008-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514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14 |
| 發明(設計)人: | 朱新愛;吳建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徠木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26 | 分類號: | B29C45/26;B29C45/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趙志遠 |
| 地址: | 201101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角度 注塑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斜梢注塑模具,特別是涉及一種大角度斜梢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斜梢的原理是通過斜梢斜線方向的頂出運動,獲得一定水平方向的平移,從而使產品中的凸凹部位脫模。汽車、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有較深的凸凹部位的制作工業中,斜梢設計大都是采取一節式或兩節式設計,如圖:圖1斜梢采取一節式設計,相對較長,經常會出現剛性不足、變形、斷裂等問題;圖2斜梢采取兩節式設計,對產品有較深的凸凹部位時會經常出現頂出運動不順暢,回位不順暢。以上兩種斜梢設計斜度取值范圍一般在3°~15°之間,而對產品有較深的凸凹部位的斜梢斜度設計通常都要15°以上,并且此兩種斜梢易成為易損零件,因而生產能力低,整個產品制作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大角度斜梢注塑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大角度斜梢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體、頂桿、底座,所述的模具本體自上而下依次設有相連的斜梢成型孔道、頂桿孔道以及底座孔道,所述的頂桿、底座分別設于頂桿孔道以及底座孔道內,所述的頂桿的下端與底座活動連接,頂桿的上端探出于斜梢成型孔道的底部。
所述的斜梢成型孔道的斜度為3°~2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增加了一種斜梢活動頂桿的三節式斜梢代替原來一節式和兩節式斜梢的結構,其優點主要表現在斜梢成型部分長度相對較短,于是剛性不足、變形、斷裂等問題解決,斜梢成型部分和斜梢旋轉軸部分可以對產品有較深的凸凹部位設計成較大的角度,并且頂出運動順暢,回位順暢,從而使產品中的凸凹部位順利脫模。從而提高了生產能力,降低了制作成本,通用性強,性能可靠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一節式斜梢注塑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的兩節式斜梢注塑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模具本體,2-頂桿,3-底座,4-斜梢成型孔道,5-頂桿孔道,6-底座孔道,7-推動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3所示,一種大角度斜梢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體1、頂桿2、底座3,所述的模具本體1自上而下依次設有相連的斜梢成型孔道4、頂桿孔道5以及底座孔道6,所述的頂桿2、底座3分別設于頂桿孔道5以及底座孔道6內,所述的頂桿2的下端與底座3活動連接,頂桿2的上端探出于斜梢成型孔道4的底部。
所述的斜梢成型孔道4的斜度為3°~20°。
本實用新型采用三節式結構,頂出時斜梢底座向上移動,與斜梢底座和斜梢成型部分相連接的頂桿受力自動旋轉合適的角度,沿斜線頂出斜梢成型部分,獲得一定水平方向的平移,從而使產品中的凸凹部位脫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徠木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徠木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5804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