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吸式活塞離心泵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57610.2 | 申請日: | 2008-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363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4-07 |
| 發明(設計)人: | 楊積志;張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安賜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1/00 | 分類號: | F04D1/00;F04D29/00;F04D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東新***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活塞 離心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離心泵,尤其是一種自吸式活塞離心泵。
背景技術
目前活塞離心泵根據自身特點被廣泛使用,我們知道活塞離心泵內部必須裝配活塞,同時活塞泵必須使用往復機構和進出口閥門才能使活塞工作,泵的進口處也需要安裝底閥;這樣一來使得自吸式活塞離心泵體積增大、結構復雜、成本增加,又笨又重,但目前使用活塞就要使用這些結構,所以我們需要研究一種可以省略零部件復雜結構而利用自身介質作為活塞的技術是本實用新型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自吸式活塞離心泵,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體積增大、結構復雜、成本增加,又笨又重的缺陷。利用液體作為活塞的自吸離心泵是由立式離心泵和分布在葉輪四周的若干個具有缸體作用的通道體所構成。
(二)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自吸式活塞離心泵,結構包括電機、泵體;所述電機和泵體連接在支架的兩端成為一體;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設置在支架中的聯軸器與泵體的泵軸相連;而泵腔中的泵軸上設置有通過螺絲固定的葉輪;所述葉輪周圍和泵口之間設置具有缸體作用的通道體。
所述的泵體的進出口中心線處于同一高度。
所述的泵軸在伸出泵體的位置設置有機械密封。
(三)本實用新型的自吸式活塞離心泵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新型實用利用了活塞式(容積式)泵有較強的自吸能力的特點,使離心泵的自吸能力大為提高。
2:省卻了活塞泵必須使用的往復機構和進出口閥門,泵的進口處也不必安裝底閥,結構非常簡單。
3:因為利用本設備需輸送的液體作為活塞,改少了泵的零部件,減輕了泵的重量,降低了設備的體積,節約了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吸式活塞離心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吸式活塞離心泵的原理圖。
圖中:1、電機;2、支架;3、聯軸器;4、泵軸;5、機械密封;6、葉輪;7、螺絲;8、通道體;9、泵體。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所示,自吸式活塞離心泵,結構包括電機1、泵體9;所述電機1和泵體9連接在支架2的兩端成為一體;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設置在支架中的聯軸器3與泵體的泵軸4相連;而泵腔中的泵軸上設置有通過螺絲7固定的葉輪6;所述葉輪周圍和泵口之間設置具有缸體作用的通道體8。所述的泵體的進出口中心線處于同一高度。所述的泵軸在伸出泵體的位置設置有機械密封5。
圖2為以液體作為活塞達到自吸目的的立式自吸泵原理圖,泵設備初次開動前,泵體內應儲有一定量的液體,當葉輪轉動后,葉輪內的液體即被甩出進入通道體內,而通道體內原有液體則被擠出進入泵腔內,此時進口管內液體由于大氣壓的作用被抬高,當進口管內的空氣進入葉輪時,通過葉輪平衡孔的液體將夾帶這些空氣進入通道體,經過通道體后,其中的空氣將溢出液面從泵出口排出,由于通道體出口處不斷排出氣液混合物,通道體內液體體積縮小,進口處處于低壓狀態,通道體內重新從葉輪進口處吸入氣體。此時通道體內液體體積不斷發生變化,猶如一個活塞的作用,直至將進口管內的氣體排完,泵進入正常工作狀態,由于泵進出口位置高于葉輪一定的高度,即使泵停止工作,泵體內仍將保留一定高度的頁面,使泵下一次開動是不需要重新灌泵,使得泵操作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安賜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安賜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5761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