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冷電機管道泵冷卻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55059.8 | 申請日: | 2008-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03278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02 |
| 發明(設計)人: | 吳永旭;張永泉;彭學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東方泵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9/19 | 分類號: | H02K9/19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學雯 |
| 地址: | 201906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冷 電機 管道泵 冷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冷卻裝置,特別涉及的是一種水冷電機管道泵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水冷電機的冷卻裝置普遍采用外接管路的外循環冷卻方式(如圖1所示)。從水泵出水口引出,經過外接管路18進入電機冷卻腔,再經過外接管路19進入泵的進水口回到泵中,完成冷卻過程。雖然冷卻電機的目的能夠達到,但由于外接管路裸露在外面,在運輸或工作中,容易受到外界的磕碰、撞擊而損壞,影響電機的冷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外循環冷卻方式管路裸露容易被磕碰、撞擊而損壞,影響電機的冷卻效果的缺點,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化、使用方便、生產成本低的水冷電機管道泵冷卻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水冷電機管道泵冷卻裝置,包括泵體、電機、電機殼、泵蓋和電機前、后軸承蓋,其特稱是,在泵機組的相關零件上,設計并加工出用于過冷卻水的小孔,即所述泵蓋內設有泵蓋出水孔和泵蓋回水孔,所述電機的電機殼中分別設有電機殼長孔和電機殼小孔,使整個循環過程從機組內部完成,避免了管路被磕碰、撞擊而損壞。
根據上述所述的水冷電機管道泵冷卻裝置,其中,在所述的電機前軸承蓋上設有軸承小孔,所述電機殼的長孔與泵殼回水孔通過軸承小孔相通。
根據上述所述的水冷電機管道泵冷卻裝置,其中,所述電機下端的泵體中設有高壓腔和低壓腔,所述泵蓋出水孔連通所述高壓腔,所述泵蓋回水孔連通所述低壓腔。
根據上述所述的水冷電機管道泵冷卻裝置,其中,所述低壓腔下端還連通有葉輪平衡孔,通過葉輪平衡孔將低壓腔中水排出。
根據上述所述的水冷電機管道泵冷卻裝置,其中,所述電機周圍設有冷卻腔,所述電機殼小孔連通電機殼的冷卻腔,通過冷卻腔對電機進行冷卻。
根據上述所述的水冷電機管道泵冷卻裝置,其中,所述前軸承蓋內設有軸承冷卻腔,所述軸承冷卻腔分別連通泵殼出水孔和電機殼小孔,通過軸承冷卻腔實現對電機前軸承的冷卻。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冷卻水從泵高壓腔引出,經過泵蓋出水小孔進入由密封蓋和電機前軸承蓋所組成的冷卻腔,對電機前軸承進行冷卻;再經過電機殼小孔,進入由電機殼和冷卻套所組成的冷卻腔,對電機進行冷卻;再經過電機殼小孔,進入由電機后軸承蓋和接線板組成的冷卻腔,對電機后軸承進行冷卻,然后經過電機殼長孔、電機前軸承蓋小孔、泵蓋回水孔,進入泵低壓腔,再經過葉輪平衡孔將水排出,完成電機的冷卻循環。
整個循環過程從機組內部完成,不需要外循環所用的管路,因此外觀更整齊、美觀,循環更可靠,冷卻效果更好。
本實用新型提高了電機的冷卻效果,使電機的冷卻系統工作更可靠;并簡化了冷卻系統結構,降低了生產成本,外觀更整齊漂亮。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為現有水冷電機上的冷卻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考圖2,水冷電機管道泵冷卻裝置,包括泵體1、電機17、電機殼7、泵蓋2和電機前、后軸承蓋;本實用新型中,電機17下端的泵體1中制出有高壓腔A和低壓腔B,在泵機組的相關零件上,設計并加工出用于過冷卻水的小孔,即在泵蓋2內制出有泵蓋出水孔3和泵蓋回水孔15,該泵蓋出水孔3連通泵體1下端的高壓腔A,泵蓋回水孔15連通泵體1下端的低壓腔B;在電機前軸承蓋5的下面設有密封蓋4,密封蓋4和前軸承蓋5組成的冷卻腔C,通過泵蓋出水孔3連通冷卻腔C,該冷卻腔C對電機前軸承進行冷卻。在電機前軸承蓋5的左側有軸承小孔14,通過軸承小孔14分別連通泵蓋回水孔15和電機殼7左側的電機殼長孔13,在電機的周圍有由電機殼7和冷卻套8所組成的冷卻腔D,在冷卻腔D的上下端的電機殼7上制出電機殼小孔10、6,該電機殼小孔6連通冷卻腔C和泵蓋出水口3,冷卻腔右側的電機殼小孔10連通電機后軸承蓋的小孔11,電機后軸承蓋的小孔11連通軸承蓋9和接線板12組成的冷卻腔E,該冷卻腔E起到冷卻電機后軸承的作用。在電機后軸承蓋9左側有電機后軸承蓋小孔,通過電機后軸承蓋小孔分別連通冷卻腔E和電機殼長孔13及泵蓋回水孔15,低壓腔B連通葉輪平衡孔16,通過葉輪平衡孔16將B腔低壓水排出,從而完成冷卻循環。整個循環過程從機組內部完成,避免了管路被磕碰、撞擊而損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東方泵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東方泵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5505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隔爆型永磁同步電動機
- 下一篇:一種具有手機電視功能的雙模移動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