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測試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47064.4 | 申請日: | 2008-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11464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16 |
| 發明(設計)人: | 容勝豐;王愛洲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G01R1/04;H04R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19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產品零部件測試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揚聲器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個人電子移動終端如手機、PDA、多媒體播放器等的快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生活。作為一款電子產品,漂亮的外觀以及完善便捷的功能固然是消費者追尋的主要目標,但是較低的成本以及優良的品質也是消費者是否認同的重要因素。廠家通常需要盡可能對組裝前的來料進行相關的測試及檢驗,比如需要對聽筒,揚聲器,LCD等電子件進行相應的功能檢測,判斷來料功能是否完好,從而避免將不良電子件組裝進電子設備,減少組裝后的重工和連帶物料的報費,造成不必要的人工及零部件浪費。而檢測手段引入必然導致工時的加長和人力成本的增加,怎樣最大限度減少產品測試產生的成本是每一個廠家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現有的對電子零件如聽筒、揚聲器、LCD等電子器件進行相應的功能檢測,特別是在大量的揚聲器測試過程中,通常是通過操作人員一手抓住揚聲器,另一只手接通測試電路對其進行測試。但是這樣會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實際的生產標準規定,各部件是不可以有劃痕以及手指印等對外觀造成破壞的痕跡,采用人手直接抓持產品即使戴上指套也難免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痕跡,勢必導致下道加入清潔程序增加生產成本;二、這樣的方法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生產效率低下,很快就會導致生產人員的疲勞。鑒于以上現有技術效率低成本高的缺點,有必要進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電子產品中的聽筒,揚聲器,LCD等電子零部件測試過程中,特別是揚聲器測試過程中存在的效率低下、成本過高的情況,提供了一種測試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測試裝置,包括測試具和載物具,所述測試具包括抓持部、測試具本體、探針、激勵源,所述測試具本體與抓持部裝配,所述探針一端固定在測試具內并與激勵源電連接,一端通過探針孔從測試具本體伸出,所述載物具包括主體以及若干載物槽。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測試裝置時,操作人員就像手持一個印章,每按一下就可以檢測所要測試的電子零件是否功能完好,既避免了測試人員手部對零件的觸碰,又不需要后期引入清潔工藝,而且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使測試人員在大量測試的時候不至于很快疲勞,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測試裝置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測試裝置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測試裝置實施例的左試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載物具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定位結構一種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對揚聲器的測試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一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測試裝置,包括測試具100和載物具200,所述測試具包括抓持部120、測試具本體110、探針140,所述測試具本體110與抓持部120裝配,其裝配方式可以是通過螺紋螺接在一起,也可以是整體成型。所述抓持部120形狀便于人手持握。所述測試具100內部具有容納腔,用于容納探針140以及檢測電路。當然檢測電路也可以外置,如采用PC進行檢測和控制的時候,只需要將檢測電路端口通過導線150與探針140連接即可。所述檢測電路對于不同的測試對象更換。所述探針140一端固定在該空腔內并與測試電路電連接,一端通過探針孔從測試具本體110伸出。所述測試裝置還包括載物具,所述載物具包括載物具主體200以及開設于其上的若干載物槽230,所述載物槽230的形狀可根據具體要測試的產品形狀進行設計以便固定。優選的所述載物槽230與需測試的零件接觸表面具有硅膠薄膜,該結構有效防止在測試過程中的劃傷零件問題。
如圖一至圖五所示,優選的該測試裝置還具有定位結構,所述定位結構包括設置在測試具本體110上的導向柱130,以及設置在載物具本體上與導向柱130相配合的導向孔220。
如圖一和圖四所示優選的導向柱130和導向孔230為兩對,其中一對導向柱130’和導向孔220’直徑較大,另一對導向柱130和導向孔220直徑較小,較大直徑的導向柱不能插入較小導向孔,只有在探針140與所要測試的電子器件輸入端280正確對應的情況下才可以按壓下去,從而避免因為探針140與輸入端280沒有對準而造成的誤測誤判,也避免探針對需測試零件的觸碰導致刮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4706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