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人臉識別考勤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46792.3 | 申請日: | 2008-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4748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27 |
| 發明(設計)人: | 辜中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良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C1/10 | 分類號: | G07C1/10;G06K9/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識別 考勤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考勤機,尤其涉及到一種識別時間短,誤判率小的人臉識別考勤機。
背景技術
目前的打卡式考勤機弊端比較明顯,代打卡現象在一些公司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只要手中有其他人的卡就可以代替原卡主打卡,使打卡機失去了本身監管上下班時間的意義。因此市面上也出現了一些指紋式考勤機,當考勤機驗證到打卡人的指紋與系統中的指紋數據相匹配時才可以打卡成功,可以說是基本杜絕了代打卡現象,不過,指紋認證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可以說侵犯了打卡人員的隱私權,并且由于指紋識別是接觸式的,因此很容易傳染病菌。
另外近來也出現了一種人臉識別式考勤機,不過目前用于進行人臉識別的考勤機存在人臉識別時間長,誤判率大等不足之處。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市場上的普及型攝像頭一般為CCD(Charge?Coupled?Device,光電偶合感應器)。其通過鏡頭聚焦到CCD上,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成像,后者緊貼掃描稿件表面進行接觸式的掃描。CCD攝像頭通過鏡頭聚焦到CCD上直接感光,可以進行實物拍攝。不過由于采用CCD移動掃描方式,攝像速度相對較慢,所以目前用于進行人臉識別的攝像頭存在人臉識別時間長,誤判率大,以及操作不方便等不足之處。
基于上述現有考勤機的不足之處,本發明人設計了本實用新型“人臉識別考勤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識別時間短,誤判率小的人臉識別考勤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人臉識別考勤機,包括底座和面板,在底座上設有主PCB板,所述的主PCB板連設有一采用高像素CMOS紅外攝像方式的攝像頭。高像素CMOS紅外線攝像方式可實現人臉識別速度快和誤判率小的特點。
所述的底座上設有設有用于控制紅外攝像頭開閉的多普勒人體感應板。
所述的底座上與面板貼設有觸摸感應板,觸摸感應板可以使打卡操作更加方便,而無需在面板旁的其他部位設置控制操作按鍵。
所述的面板兩側分設有左蓋板和右蓋板,左蓋板和右蓋板與面板之間用卡槽和打膠固定。
所述的導光板與面板之間采用熱熔的方式固定,使其裝配方便。
所述的左蓋板、右蓋板、面板一體與底座用螺釘固定,使其拆卸方便。
本實用新型人臉識別考勤機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高像素CMOS紅外攝像方式,采用內置的人臉識別核心算法,被考勤人只要站在離本產品正前方0.8-1米的范圍內就能較快的考勤到,其可以徹底杜絕代打卡的問題。并且人臉識別考勤機使用簡單快捷,同時人臉始終暴露在外面,不會牽涉到個人隱私。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底座????20、面板???????????????30、主PCB板
40、攝像頭??50、多普勒人體感應板???60、觸摸感應板
70、左蓋板??80、右蓋板?????????????90、導光板
100、燈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2,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
一種人臉識別考勤機,包括底座(10)和面板(20),在底座(10)上設有主PCB板(30),主PCB板(30)連設有一采用高像素CMOS紅外攝像方式的攝像頭(40)。底座(10)上設有用于控制是否啟動攝像頭(40)工作的多普勒人體感應板(50),多普勒人體感應板(50)起控制紅外攝像頭(40)的開閉。在底座(10)上與面板(20)貼設有觸摸感應板(60)。
在本實施例中,面板(20)兩側分設有左蓋板(70)和右蓋板(80),左蓋板(70)和右蓋板(80)與面板(20)之間用卡槽和打膠固定。在面板(20)內側設有導光板(90)和燈支架(100),導光板(90)用于起濾光作用,導光板(90)與面板(20)之間采用裝配方便的熱熔方式固接。左蓋板(70)、右蓋板(80)和面板(20)一體與底座(10)用螺釘固定。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人臉識別考勤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的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良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良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4679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準零阻數理函數自動微型材料試驗機
- 下一篇:離子平衡監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