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壓鑄機料筒控溫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46557.6 | 申請日: | 2008-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39791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20 |
| 發明(設計)人: | 曹建嶺;黃江;張法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7/20 | 分類號: | B22D17/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18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壓鑄機 料筒控溫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鑄機料筒控溫裝置。
背景技術
有一些金屬在采用壓鑄機進行壓鑄時,要求壓射前料筒內熔融的金屬熔液的溫度必須控制在某一溫度范圍內,才能獲得性能優良的產品,因而需要對料筒的溫度進行控制。只有料筒的溫度控制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時才能夠有效防止金屬熔液黏附在料筒內表面上,進而避免在壓鑄過程中錘頭與料筒之間的摩擦力增大導致料筒表面和錘頭表面的損傷?,F有技術中,為防止金屬熔液黏附在料筒內表面上,往往在定位料筒的壓鑄機頭板中開設循環系統,控溫介質在該循環系統中循環以控制料筒溫度,但由于壓鑄機頭板和料筒之間有一段距離,這種控溫方式是一種間接的控溫方式,因而采用這種方式的控溫效果較差。
現有技術中公開了一種冷室壓鑄機料筒冷卻裝置,該實用新型公開的冷室壓鑄機料筒冷卻裝置,包括料筒本體,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料筒本體中或附著在所述料筒表面的冷卻介質循環裝置。當該裝置在料筒外表面帶用控溫介質循環系統的套筒,料筒的溫度就是靠套筒內的循環介質加以控制,采用該裝置雖然可以使料筒的溫度控制問題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料筒本身壁厚的影響,使得料筒內表面溫度并不能達到與循環介質的溫度一致,并不能實現精確控溫,進而不能適應一些對壓鑄條件要求苛刻的金屬壓鑄工藝。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于提供一種壓鑄機料筒控溫裝置,該壓鑄機料筒控溫裝置具有溫度可控的特點,通過精確的控制溫度可防止金屬熔液黏附在料筒內表面上,延長料筒和錘頭的使用壽命。
一種壓鑄機料筒控溫裝置,包括料筒本體、襯套,所述料筒本體套設在襯套上,所述料筒本體與襯套相接觸的部位上設有控溫介質循環通道。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機料筒控溫裝置,可以達到精確的控制溫度的目的,進而可防止金屬熔液黏附在料筒內表面上,延長料筒和錘頭的使用壽命。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可以降低壓鑄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機料筒控溫裝置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料筒本體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料筒本體內壁上形成的控溫介質循環通道局部放大圖;
圖4為襯套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機料筒控溫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壓鑄機料筒控溫裝置,包括料筒本體、襯套,所述料筒本體套設在襯套上,所述料筒本體與襯套相接觸的部位上設有控溫介質循環通道。
設置在所述料筒本體中的襯套與落入控溫裝置的金屬熔液直接接觸,所述控溫介質與金屬熔液進行及時地熱交換,進而達到精確地控制金屬熔液溫度的目的。
所述料筒本體上開設有兩個向料筒中段延伸的盲孔,盲孔與控溫介質循環通道相連通。兩個盲孔為控溫介質的入口和出口。所述控溫介質循環通道為環形通道或螺旋形通道。所述兩個盲孔為位于料筒本體的端部、對稱分布的兩個盲孔。
所述料筒本體與襯套固定連接,所述料筒本體與襯套相接觸的部位還設有襯套的限位結構。
具有該限位結構的溫介質循環裝置在錘頭與襯套之間的摩擦導致襯套與料筒本體的相對位置發生移動時進行限位,進而延長了襯套和料筒的壽命。
所述的限位結構為軸肩、銷釘、鍵中的一種。
料筒本體與襯套之間采用緊配合,防止控溫介質在螺旋槽內循環時外泄。所述的固定連接的連接方式優選為焊接。也可以為本領域人員公知的膠圈端蓋壓緊密封或者刀口端蓋壓緊密封。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發現,當該裝置工作時,由于金屬熔液在落入料筒時,冷卻介質循環系統的溫度瞬間升高,對料筒本體的內壁上分布的控溫介質循環通道產生應力集中現象,導致循環系統容易發生破裂進而導致料筒報廢,因而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對控溫介質循環通道的形狀設計采用了宜于分散熱應力的形狀。
所述宜于分散熱應力的截面形狀為含有圓形倒角的梯形、圓形、橢圓形中的一種。
所述的控溫介質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壓鑄金屬的材料的性質而確定,優選為控溫介質的熔點溫度與壓鑄金屬的熔點溫度相同或者相接近。
下面以附圖1-5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4655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強力開箱專用鉗
- 下一篇:一種生產高硅鋁合金棒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