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H級耐氟電機引接線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44326.1 | 申請日: | 2008-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772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14 |
| 發明(設計)人: | 金捷;石玉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華之陽特種線纜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02 | 分類號: | H01B7/02;H01B7/29;H01B13/26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來佳 |
| 地址: | 300143天津市***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級耐氟 電機 接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電設備中的一種電纜,尤其是一種H級耐氟電機引接線。
背景技術
電機是機電設備中的一種重要設備,它為其它機電設備提供動力,在工業生產的自動化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電機的絕緣等級劃分是按電機所用絕緣材料允許的極限溫度劃分的,有Y、A、E、B、F、H、C等幾個等級,各級的允許極限溫度分別是90、105、120、130、155、180℃、及180℃以上,極限溫度是指電機絕緣材料的允許最高工作溫度,它反應絕緣材料的耐熱性能。引接線是用于連接電機繞組和機殼接線柱的連接線,按照各等級電機的耐熱要求,所使用的電纜的絕緣材料的極限溫度應達到相應電機絕緣等級的極限溫度,而普通的耐氟電纜的結構是:由里到外依次為金屬導體、由滌綸纖維材料織成的內編織層、由聚四氟乙烯薄膜制成的繞包層、由聚酯薄膜制成的繞包層,由滌綸纖維材料織成的外編織層,按上述結構組裝的電纜一般達到的最大極限溫度為120~130℃,而這種結構組成的電纜無法用于H級電機中。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耐熱等級高,節省生產成本的H級耐氟電機引接線。
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H級耐氟電機引接線,由金屬導體、內編織層、繞包層和外編織層組成,所述的內編織層和外編織層由滌綸纖維織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繞包層使用的材料是聚酰亞胺薄膜。
而且,所述的聚酰亞胺薄膜的厚度是0.020~0.030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1.本引接線的繞包層使用聚酰亞胺薄膜材料,該材料是一種耐高溫有機聚合物薄膜,是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氨基二苯醚(ODA)在極強性溶劑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經縮聚并流涎成膜,再經亞胺化而成.它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類絕緣材料,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電性能、化學穩定性以及很高的抗輻射性能,而且它的極限溫度為-269℃至+400℃,溫度跨度很大,適用于常見的各等級電機使用。
2.本引接線的繞包層使用的聚酰亞胺薄膜材料采用常用加工方法制成,生產廠家不需要更換設備,減少了生產廠家的加工成本。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耐熱等級高,其絕緣厚度薄,減小了電纜的體積,在機電設備中安裝后提高了各設備間的空間,加強了散熱效果,提高了設備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電纜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下述實施例是說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實施例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一種H級耐氟電機引接線,如圖1所示,由金屬導體1、內編織層2、繞包層3和外編織層4組成,內編織層和外編織層均為滌綸纖維織成,繞包層使用的材料是聚酰亞胺薄膜。聚酰亞胺薄膜的厚度是O.020~0.030毫米,本實施例中的薄膜厚度為0.025毫米。
同現有常見的電纜結構相比(如圖2),本實用新型中由聚酰亞胺薄膜繞成的繞包層代替了原有的由聚四氟乙烯薄膜制成的繞包層5、由聚酯薄膜制成的繞包層6,不僅降低了繞包層的厚度,而且其極限溫度范圍也很大,達到了-269℃至+400℃。采用聚酰亞胺薄膜內層后的電纜降低了電纜在高溫條件下絕緣內層的老化速度,提高了電纜的使用壽命和適用范圍,而且由于聚酰亞胺薄膜內層厚度的減小,電纜的直徑和體積也變的很小,增大了機電設備系統中各設備之間的散熱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華之陽特種線纜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市華之陽特種線纜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4432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直線電機驅動的高速進給單元
- 下一篇:帶永磁攪拌機的犧牲陽極熔煉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