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天然氣現場檢測車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40721.2 | 申請日: | 2008-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6618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01 |
| 發明(設計)人: | 郭樺;江梅秀;陳麗先;陳嵐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院;國家石油天然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G01N27/42;G01N21/7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世權 |
| 地址: | 61003***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然氣 現場 檢測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天然氣的檢測技術。具體是用于天然氣現場檢測的測車。
背景技術
目前天然氣的檢測是在現場將待檢天然氣取樣后送到檢測機構,由檢測機構采用各種檢測儀器和方法進行各項技術指標的測定。這種送檢方式的缺點是由于氣體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在送檢樣氣的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可能會導致送檢樣氣的質量發生改變,因而使得其檢測結果與現場檢測值有所不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天然氣檢測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在現場取樣并實時檢測的天然氣現場檢測車。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天然氣現場檢測車,由汽車、安裝在汽車上的氣路接入口、與氣路接入口連接的三通接頭、與三通接頭的一出口端連接的水露點測定儀、與三通接頭的另一出口端依序連接的過濾器、球閥、減壓閥、壓力表、四通接頭以及與四通接頭的第一出口端用帶有控制閥門的管路連接的氣相色譜儀、與四通接頭的第二出口端用帶有控制閥門的管路連接的微庫侖計、與四通接頭的第三出口端連接的帶有控制閥門的輸出管路所構成。
為方便與不同的現場管路連接,所述的氣路接入口可設計為具有一個外絲接頭和一個內絲接頭的三通式接入口。
還可在所述的減壓閥和壓力表之間設置一個放氣三通,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檢測之前可通過該放氣三通通入天然氣將管路吹掃干凈。
工作時被測天然氣從氣路接入口進入,一路經三通接頭直接進入水露點測定儀完成水露點的測定;另一路經過過濾器過濾,除掉水分和雜質等,再經球閥和減壓閥兩次減壓,控制天然氣的輸入壓力在檢測所需的范圍內,再經四通閥的三個出口分流,第一路進入氣相色譜測定儀測定各組分;第二路進入微庫侖計測定總硫含量;第三路通過閥門放出,供采用碘量法測定硫化氫含量使用。
與前述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本天然氣現場檢測車在現場抽樣并實時完成天然氣各項技術指標的檢測,避免了原來的送檢方式的樣品代表性不強的弊病,提高了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和可信度。特別是現場檢測水露點,其測定值更具有代表性和真實性。
2、避免了待測天然氣樣品的長途運輸和儲存,增加了安全性,且檢測更加方便、快速。
3、結構簡單,成本低廉,適用性強。可現場檢測管道天然氣或壓縮天然氣。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以下實施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不僅限于實施例中所涉及的內容。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天然氣現場檢測車由汽車26、安裝在汽車26上的氣路接入口1、與氣路接入口1連接的三通接頭3、與三通接頭3的一出口端連接的水露點測定儀4、與三通接頭3的另一出口端依序連接的過濾器5、球閥7、減壓閥8、壓力表10、四通接頭16以及與四通接頭16的第一出口端20用帶有控制閥門11的管路12連接的氣相色譜儀13、與四通接頭16的第二出口端21用帶有控制閥門18的管路19連接的微庫侖計17、與四通接頭16的第三出口端22連接的帶有控制閥門23的輸出管路24所構成。汽車可借用現有的客貨兩用面包車,或其它合適的車型。各部件可用支架等適合的方式固定在車上。為方便不同的氣路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氣路接入口1采用的是具有一個外絲接頭25和一個內絲接頭2的三通式接入口。在所述的減壓閥8和壓力表10之間還設置有一個放氣三通9。在過濾器5的后面還接有一個方便了解待測天然氣的壓力的壓力表6。整個氣路管路以選用不銹鋼管為宜。這種材質的管子不易被硫化氫等酸性氣體腐蝕,且對天然氣中各種組分的吸附較少。水露點測定儀、氣相色譜儀、微庫侖計均采用現有商品。為方便操作,可在車上合適的位置設置一個工作臺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院;國家石油天然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未經四川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院;國家石油天然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4072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