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全彩LED節能軟體燈帶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40595.0 | 申請日: | 2008-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84944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05 |
| 發明(設計)人: | 陳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澤 |
| 主分類號: | F21S4/00 | 分類號: | F21S4/00;F21V15/02;F21V23/00;F21V19/00;F21W121/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61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彩 led 節能 軟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性裝飾燈具,尤其是一種用三基色(紅、 綠、藍或紅、黃、藍)單基色LED組合成的,在外接控制器控制下, 通過三基色光的混光能夠使射出的光完成全色譜變化的節能軟體燈 帶。
背景技術:
現有的線性裝飾燈具,是由盛裝發光體和包覆電源引入線內管和 包覆內管的外管制成。而發出光的顏色是由發光體發出的光或者包覆 的外管的顏色來實現的,當發光體用微型白熾燈泡或者用LED與串 接穩流電阻制成能承受高壓(220V或110V)的微型發光體組,再與 第一電源引入導線,第二電源引入導線實施并聯,從而形成線性裝飾 燈具。就上述現有產品而言無效功耗大,無法實現燈體發光的全色譜 顏色變化,并且在串聯LED發光體組時,采用剪去外引電極再焊接軟 連接線的加工方式,使串聯LED發光體組的制造工序成本較高.
另一種無引線LED三基色整體共負極光源制成的三基色軟體燈 帶,雖然實現了在外接控制器的控制下,能夠通過各基色LED的光 色變化實現全色譜的光的顏色變化,但是由于三種基色芯片被同置于 同一整體共負極的電極板上,因此三種基色芯片的參數匹配十分困 難,且一種芯片失効都會導致整體光源的失效,對芯片的一致性要求 很高,并且外引電極與閃射銅膜的導電塑料條用波峰焊接后,在使用 中造型彎曲時很容易脫焊。為適應各單基色LED的供電電流的不同 要求,必需采用電阻分流來實現電流在各單色基色回路上的分配,這 樣又使得一部份電能消耗在分流電阻上,形成無効功耗,而且制造成 本高。使全彩LED軟體燈帶難以普及推廣,因此前述產品均存在制 造成本高,無效工耗大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各單基色LED的封裝完成經分光分色 檢測后,分組進行參數匹配,讓各單基色光源的混光在具有第一、三、 五和第二、四、六電源引入線的絕緣透明軟體材料上的各基色LED 兩相鄰基色LED芯片位置并列錯位,兩相隔基色LED芯片位置并列 齊平的布置方式盛裝入內帶座孔上。因此它具有各單色LED發光體 在制造和使用中失效時進行單色LED的替換,使組合發光體成本低 的優點。如果采用中國專利《微型光源電極支架》專利號: ZL200620034663.6專利公開號:CN20100440Y,中國專利《發光二 極管》專利號2005100221490,專利公開號:CN100392880C制成的 LED,則使得各單色由物理復合材料電極制成的LED外引電極直接 絞接連接,使LED串聯發光體組的制作工藝更為簡化。并且用現有 的塑料霓虹燈沖孔絞腳機,可以實現各基色由物理復合材料電極制成 的LED外引電極直接絞接的LED發光體組串聯回路的自動化生產, 進一步降低了全彩LED節能軟體燈帶的制造成本。并且在第一、三、 五電源引入線和第二、四、六電源引入線間配置按各基色芯片要求獨 立回路的恒流電源,則可取消LED發光體間的穩流電阻,這樣使LED 在軟體燈帶的運用中,實現無効能耗在燈體的回路中徹底消除、達到 節能目的(據計算和試驗穩流和分流電阻所消耗的電能約占整個LED 串聯發光體組的30%)。
本實用新型全彩LED節能軟體燈帶的燈體,是由三基色(紅、 綠、藍或紅、黃、藍)各單基色LED組合光源,第一、三、五電源 引入導線、第二、四、六電源引入導線、第一串聯LED發光體組、 第二串聯LED發光體組、第三串聯LED發光體組、無色透明內帶、 無色透明包覆外管。第一、三、五電源引入導線和第二、四、六電源 引入導線沿無色透明內帶長度方向布置,LED發光體組的外接端與 第一、三、五電源引入導線絞接導電連接,串聯LED發光體組的另 外一端與第二、四、六電源引入導線絞接導電連接,并且各基色的 LED發光體組的絞接外引電極沿內管長度方向相互絕緣并列布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澤,未經陳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4059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