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碎紙機刀片組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40074.5 | 申請日: | 2008-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0885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鐵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世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2C18/18 | 分類號: | B02C18/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雪靜;逯長明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碎紙機 刀片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碎紙機,特別是一種由第一刀片及第二刀片背對背并合成碎紙機刀片組。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用以破碎紙張的碎紙機,其動作原理是以多數切割刀片(cutting?blades)搭配間隔環(spacers)穿置在旋轉刀軸(rotary?shafts)上,利用馬達及傳動齒輪組(motor?and?gear?box)驅動該兩支平行且相對旋轉的刀軸對通過的紙張利用剪力使紙張被切割成細條狀。
為了因應材料成本不斷增加,但市場價格卻在慘烈競爭的環境中,已近割喉的雙重壓力下,業界近年來開發多種以薄金屬片為基材,藉由機械加工沖壓成型為輕質化刀片。由于具有節省鋼材,且組裝完成后的碎紙機重量也可明顯下降等優點,儼然成為目前碎紙機刀片的主流。例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第200620056133.1號、第200620014030.9號及第200620014187.1號等都是基于上述需求所衍生的產物。
然而為了節省鋼材犧牲材料厚度的問題,多方質疑刀刃的強度是否足以因應長期使用所需的穩定性。雖然上述專利中都提出以凸部或凸環或加強肋來提高刀片強度,但也僅止于刀幅得到強化效果,而用以切斷紙張的刀刃卻未見強有力的支撐,成為該輕質化刀片可能失敗的重大隱憂。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創作人經長期研究與測試終于創作出一種足以解決上述問題的碎紙機刀片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升刀刃強度的碎紙機刀片組。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碎紙機刀片組,是由第一刀片及第二刀片背對背并合而成,其中任一刀片均是以薄金屬片為基材,利用機械加工模具沖壓成型為圓形刀幅,該刀幅除中心鏤空形成孔部外,并向外一體延伸形成至少兩個刀刃;其中任一刀刃包括有自刀幅向外延伸并與刀幅在同一平面的刀根、自刀根向刀幅背面彎折并與刀幅呈垂直的刀面,及刀根與刀面相切形成的刀尖;其中刀幅一體成型具有若干向刀幅背面突出的補強肋,該補強肋其中一部分成型在上述刀尖的下緣,形成對刀刃的支撐。
藉由上述構造,本實用新型可以提升碎紙機刀刃的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刀片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刀片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刀片與第二刀片并合成刀片組的立體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刀幅
11多角形孔
12駝峰式補強肋
120錐部
121通孔
122凸榫
21刀根
22刀面
23刀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對本實用新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茲佐以圖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如下: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第一刀片立體圖、圖2本實用新型第二刀片立體圖,及圖3本實用新型第一刀片與第二刀片并合成刀片組的立體圖所示。其中任一刀片均是以薄金屬片為基材,利用機械加工模具沖壓成型為圓形刀幅1,該刀幅1除中心鏤空成多角形孔11外,并向外一體延伸形成至少兩個刀刃。
其中,任一刀刃均包括有自刀幅1向外延伸并與刀幅1在同一平面的刀根21、自刀根21向刀幅1背面彎折并與刀幅1呈垂直的刀面22,及刀根21與刀面22相切形成的刀尖23。
其中,刀幅1為加強薄刀片基材的抗彎強度,一體成型具有若干向刀幅1背面突出呈駝峰式的補強肋12,該駝峰式補強肋12其中一個駝峰向刀尖23下緣方向延伸形成錐部120,藉以對刀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藉以彌補為節省刀片厚度所損失的強度。
任一刀片的駝峰式補強肋12并設有若干通孔121或凸榫122,當二刀片如圖3所示背對背貼合時,利用相互對應的通孔121及凸榫122兩者間的扣合即能固定形成一刀片組。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及技術特點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項技術的人士仍可能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揭示而作各種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替換及修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替換及修飾,并為申請專利范圍所涵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世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世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4007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