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終端耳機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35570.1 | 申請日: | 2008-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7057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1/10 | 分類號: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葉樹明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終端 耳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終端耳機。
背景技術
移動終端產品領域中產品,如移動電話,MP3/MP4播放器,個人數字助理等產品,都會配備各種類型的耳機,有的耳機上還具有麥克風,這樣用戶能夠方便自由地使用產品的音頻功能。如圖1所示,大多數耳機在電路上沒有做特殊的噪聲抑制處理;如圖2所示,有些產品在耳機線路上可能會有濾波考量,但大多數都是在產品的耳機接口部分進行濾波,而沒有對耳機線纜本身進行處理。
發明人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如下問題:
耳機的引入使產品本身更容易引入電磁噪聲,從而導致產品的音頻性能變差,現階段大部份的耳機電路沒有考慮線纜的電磁干擾引入問題,使得耳機線纜很容易耦合高頻干擾信號,繼而傳輸到產品內部,影響產品整體的性能。即使在耳機接口處使用濾波處理,外部雜訊進入終端產品內部后,降低了整個系統的音頻性能,即使在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刷電路板)接口處采用磁珠濾波,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卻會帶來諸如PCB布局空間不足,分割處理困難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耳機,可以避免終端耳機線纜引入電磁干擾導致音頻性能降低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耳機,包括:
抗音頻干擾裝置,位于終端耳機內部,與所述終端耳機內部至少一條接收音頻信號的線路串聯,用于抑制高頻信號的干擾。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可以在不影響用戶使用終端耳機收聽音頻信息的同時,較好的抑制高頻信號的干擾。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終端耳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終端耳機的機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終端耳機的機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以磁珠為例的終端耳機的機構示意圖;
圖5是現有技術中磁珠的阻抗特性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終端耳機的機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耳機,如圖3所示,包括抗音頻干擾裝置100,位于終端耳機內部,與所述終端耳機內部至少一條接收音頻信號的線路串聯,用于抑制高頻信號的干擾。也可以在終端耳機內部的每條耳機接收音頻信號的線路上都串聯所述抗音頻干擾裝置。該抗音頻干擾裝置100接收到特定頻段的高頻信號時,阻抗很大,該特定頻段由磁珠的特性決定;接收到低頻信號時,阻抗很小。一般來講,耳機線纜為非屏蔽線纜,內部有揚聲器,話筒差分線和鍵控開關線等,很容易接受和輻射百兆級以上的射頻噪聲。由于該抗音頻干擾裝置100具有上述特性,所以可以在不影響用戶使用終端耳機收聽音頻信息的同時,較好的抑制或濾除高頻信號的干擾。
下面以磁珠為例,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終端耳機進行詳細說明,如圖4所示,該終端耳機兩條耳機線的內部電路中串聯磁珠作為抗音頻干擾裝置100,以此抑制高頻信號的影響。如圖5所示,為磁珠的阻抗特性圖,磁珠有很高的電阻率和磁導率,等效于電阻和電感串聯,但電阻值和電感值都隨頻率變化,在高頻時呈現阻性,且可以在相當寬的頻率范圍內保持較高的阻抗,從而提高濾除高頻信號的效果。磁珠的主要原料為鐵氧體,當終端耳機的內部導線中有電流穿過時,該鐵氧體對低頻電流幾乎沒有阻抗,而對較高頻率的電流會產生較大衰減作用,使高頻電流以熱量形式散發,其等效電路為一個電感和一個電阻串聯。
當然,該抗音頻干擾裝置100也可以為片狀磁珠,一般情況下,具有抑制高頻信號、不影響低頻信號效果的材料都可以用于制作上述抗音頻干擾裝置100。
上述抗音頻干擾裝置100位于終端耳機內部,以不影響終端耳機外觀為宜,具體位置可以在終端耳機的耳機線纜中,與接收音頻信號的線路串聯,如圖4所示;也可以在與終端內部PCB板接觸的觸頭200內部線纜中,與接收音頻信號的線路串聯,如圖6所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終端耳機,可以較好的抑制耳機線纜引起的高頻干擾,而且對低頻信號的影響較小。當使用磁珠或片狀磁珠作為該抗干擾裝置時,具有小型化、輕量化并且不影響終端耳機外觀等優點,而且在高頻噪聲頻率范圍內具有高阻抗,可以消除傳輸線中的電磁干擾。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355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