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導光裝置及背光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33280.3 | 申請日: | 2008-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5163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03 |
| 發明(設計)人: | 林明傳;吳光閔;傅秋志;王星發;王士誠;林宗億 | 申請(專利權)人: |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00 | 分類號: | G02B6/00;F21V8/00;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雪靜;逯長明 |
| 地址: | 臺灣省***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置 背光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背光模塊,尤指一種于導光板側邊形成擋墻 結構的導光裝置及其背光模塊。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市面上所見的背光模塊,是由一導光板結合一框架所組裝 而成,另一種的背光模塊是透明的一導光板與一框架一體成型而成,其 中一體成型的組裝方式大都運用于手機子屏幕,而具有體積小、組裝方 便及結構簡單的功效。查中國臺灣專利公開號200611025,其技術特征如 圖1所示,該導光結構包括有一導光板11與一模框13,該導光板11與 該模框13一體成型,該導光板11包括一入光面12、一與該入光面12相 鄰的出光面14及復數開口16,該復數開口16設置于該導光板11與模框 13結合處,其中每一開口16包括一弧形角落161及與該弧形角落161相 鄰的側面162,該弧形角落161為圓弧形,該側面162為霧化表面。
上述習知結構雖皆單純且易于組裝,但其使用上仍具有若干缺失: 其一,以導光板結合框架的方式,其于四周容易產生漏光,而手機本身 的阻光設計若不甚理想,則會于手機上發現光束,手機設計若稍有不慎 而沒有考慮到此部分,其后續設計則會產生諸多阻礙,故于運用上實不 理想;其二其產生漏光情形后緊接產生的問題即是光的利用率也會一并 變差,故其習用的設計仍有待改進之處。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先前技術所產生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 能夠截斷光源持續向模塊外傳遞造成的漏光,進而增加光利用率的導光 裝置及背光模塊。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導光裝置,包括有:一框架, 該框架于外周壁形成為一框邊;以及一導光板,該導光板一體成型于該 框架的框邊內部,且該導光板于該框邊內部一面形成為一出光面,并該 導光板的一端與框邊間形成有一入光面,該導光板與該框邊之間開設有 復數個孔槽,該些孔槽開設于該導光板異于該入光面的位置,且該導光 板相鄰于該些孔槽的內側分別突設有一擋墻。
此外,經由上述該阻斷結構成型一容置空間,使光學膜片擺放于該 容置空間內,避免光學膜片滑移。此外該背光框架可設計變更外型尺寸, 得以運用該阻斷結構確保光學膜片的完整,避免無謂的浪費及達到降低 成本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利用一種阻斷結構截斷光的傳遞,使光經由原本的實體 改為增設一區間的空氣粒子作為傳遞介子,以削弱顯露于模塊的光線, 并藉由該擋墻截斷光源持續向模塊外傳遞造成漏光,且能使該擋墻將光 線反射回背光模塊內,進而增加光的利用率。
以下藉由特定實施方式闡明本實用新型,使熟悉相關技術人士可由 本說明書及圖式揭示的內容輕易的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功效,在基 于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 進行各種實施與變更。
附圖說明
圖1為習知導光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導光裝置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導光裝置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塊立體示意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1??導光板
12??入光面
13??模框
14??出光面
16??開口
161?弧形角落
162?側面
2???導光裝置
20??導光板
21??入光面
22??出光面
23??擋墻
30??框架
31??框體
32??框邊
33??孔槽
40??遮光組件
50??容置空間
51??光學膜組
60??發光源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對本實用新型的特征、目的及功能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與了解, 下文特將本實用新型相關細部結構以及設計理念原由進行說明,以了解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詳細說明陳述如下:
茲配合下列圖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詳細結構及其連結關系:
請參閱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導光裝置示意圖。圖中所示的導 光裝置2,其包括有一導光板20及一圍設于該導光板20外周的框架3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3328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