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涂料攪拌槳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32421.X | 申請日: | 2008-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4446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27 |
| 發明(設計)人: | 史優良;史建群;韓順英;趙秋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冶建防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7/18 | 分類號: | B01F7/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300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涂料 攪拌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攪拌槳,特別是一種攪拌均勻的涂料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涂料是樹脂液份與顏料、填料的混合物,實際使用中也分為單組份、多組份,有時為了易于涂裝還要添加溶劑,但因為涂料混合后各項成分的比重、溶解性能各有差異,而且在制造、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難免有物質的分離和沉淀,所以,在使用前需要充分地攪拌、混合至完全均勻,在施工過程中也應不停地進行攪拌。
一般在進行大面積涂裝時,都要用到壓力噴涂裝置。現有技術的壓力噴涂裝置都帶有一個可自動攪拌的涂料筒,這種涂料筒的攪拌槳的槳葉位于涂料筒底部,一片葉片與旋轉方向所呈角度是另一片葉片相應角度加上180度。現代涂裝特別是飛機、船舶、汽車的涂裝,一次施工面積大,涂料用料多,壓力噴涂裝置的涂料筒容積也相應增大。
然而,對于大容積的涂料筒,現有的攪拌僅在筒底攪拌,無法完全使整筒涂料混合均勻,最終不能保證涂裝質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攪拌均勻的、適用于壓力噴涂裝置大容積涂料筒的涂料攪拌槳。
本實用新型的涂料攪拌槳,包括一根攪拌桿和二片對稱的槳葉,二片對稱的槳葉分別固定在攪拌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槳葉由上側板和下葉片組成,上側板的上端連接在攪拌桿的中上段,下端連接在下葉片的中部,下葉片的一端固定在攪拌桿的下端。
為更均勻地攪拌涂料,減少攪拌槳對涂料筒的吸料管吸入涂料的影響,上側板板邊的線形設計為光滑的曲線,更優選地是,上側板板邊的線形為拋物線形。
為減少驅動攪拌槳的電機電能的消耗,達到節能的目的,更優選地是,上側板和下葉片上開有可流過涂料的減阻孔。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攪拌槳,可使壓力噴涂裝置大容積涂料筒中的涂料攪拌均勻,提高整體涂裝質量,并且能節省電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攪拌槳的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攪拌槳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攪拌槳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2、3,圖示為本實用新型攪拌槳的一種實施例,包括一根攪拌桿1和二片對稱的槳葉,二片對稱的槳葉分別固定在攪拌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槳葉由上側板2和下葉片3組成,上側板2的上端連接在攪拌桿1的中上段,下端連接在下葉片3的中部,下葉片3的一端固定在攪拌桿1的下端。為更均勻地攪拌涂料,減少攪拌槳對涂料筒6的吸料管5吸入涂料的影響,上側板2板邊的線形為拋物線形。為減少驅動攪拌槳的電機電能的消耗,上側板2和下葉片3上開有減阻孔。
參見圖3,在使用時,電機4帶動與電機4聯接的攪拌桿1轉動,使二片槳葉旋轉攪拌涂料筒6中的涂料,下葉片3使筒底的涂料得到很好地攪拌,上側板2也能使涂料筒6中上部的涂料得到攪拌,同時不影響吸料管5吸取涂料。上側板2板邊線形為拋物線形時,攪拌更為均勻。上側板2和下葉片3上開有可流過涂料的減阻孔時,可降低電機的電能消耗,并且攪拌更均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冶建防腐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冶建防腐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3242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