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下水口洗滌盆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32159.9 | 申請日: | 2008-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0148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02 |
| 發明(設計)人: | 盧曉旭;王海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盧曉旭;王海燕 |
| 主分類號: | E03C1/18 | 分類號: | E03C1/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36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口 洗滌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給水排水裝置,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可選擇與廢水管道相接或不相接、設置有多個下水口的洗滌盆。
(二)背景技術
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增加、資源短缺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節約資源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生活中人們的節約意識也逐漸增強。在節水方面,人們開始注意生活用水的循環利用。如洗滌盆中用過的廢水,可以用來沖廁所、洗拖把、澆花草等,而較為干凈的廢水,還可以放入洗衣機里初洗衣服,實在太臟的廢水因利用價值不大才會直接放入下水道。
目前如果人們想利用洗滌盆中的廢水,一種方法是用容器去舀,但顯得費時費力。另一種方法是將洗滌盆的下水口由連接下水道改為引入貯水容器,這樣洗滌盆中的廢水每次都可以流入貯水容器中供重復使用。然而洗滌盆中使用過的廢水有時是較為干凈的水,便于再利用,有時是不便于再利用的黑渾的臟水,這些臟水原本是應該放入下水道的,但卻同樣被引入了貯水容器,這樣就污染了貯水容器中貯存下來的較干凈的水。
洗滌盆中不同干凈程度的廢水有可利用和不可利用之分,可利用的廢水也有不同利用方向之分。因此,每次在洗滌盆中用完后的廢水就有不同用途的再選擇,也就是需要把干凈程度不同的水引入不同用途的貯水容器或下水道,而最簡單的引流方法是設置多個下水口,分別連接不同的貯水容器以及下水道,根據使用者的選擇打開不同的下水口以實現這種引流。但是,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各式各樣的獨立洗滌盆或復合洗滌盆的單盆體上都只有一個下水口,一般都與下水道連接,不能根據每次的不同意愿實現不同方向的引流。
(三)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改變了現有洗滌盆單盆體上只有一個下水口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單盆體上有多個下水口的新型洗滌盆,所述的單盆體是獨立洗滌盆的主盆體和復合洗滌盆的其中一個可以獨立使用的盆體,所述的多下水口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由孔塞或孔蓋控制的出水孔道,其中一個下水口用于引水到下水管道,其他下水口用于引水到不同的貯水容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將洗滌盆中每次使用產生的干凈程度不同的廢水根據需要引向不同的方向,以用于不同的用途或直接廢棄排入下水道;或者在一個貯水容器盛滿的情況下貯水到其他的容器。
本實用新型可以幫助使用者方便地在下水道和不同的貯水容器之間自由選擇水的引流方向,為洗滌盆中廢水的再利用提供方便,最終達到節水的目的。
(四)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多下水口洗滌盆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洗滌盆的單盆體1?基本下水口一2?基本下水口二3?拓展下水口4
圖2獨立盆體雙下水口洗滌盆
圖3復合盆體雙下水口洗滌盆
圖4獨立盆體三下水口洗滌盆
圖5復合盆體三下水口洗滌盆
(五)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多下水口洗滌盆有兩個基本的下水口,用于連接下水道和貯水容器,也可以另設多個拓展下水口,以引水向更多的貯水容器(圖1)。下面就結合附圖就具體的實施案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獨立盆體雙下水口洗滌盆
一個獨立的洗滌盆就是一個單盆體,多見于家庭衛生間中使用的臺盆。它設置有兩個下水口,分別引水至下水道和貯水容器。(圖2)
實施例2復合盆體雙下水口洗滌盆
一個復合的洗滌盆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盆體,多見于一些家庭廚房中使用的水槽。在每個單盆體上設置兩個下水口,分別引水至下水道和貯水容器。(圖3)
實施例3獨立盆體三下水口洗滌盆
一個獨立的洗滌盆就是一個單盆體,多見于家庭衛生間中使用的臺盆。它設置有三個下水口,分別引水至下水道和兩個不同的貯水容器。(圖4)
實施例4復合盆體三下水口洗滌盆
一個復合的洗滌盆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盆體,多見于一些家庭廚房中使用的水槽。在每個單盆體上設置三個下水口,分別引水至下水道和兩個不同的貯水容器。(圖5)
實施例5其他實施例概括
獨立盆體洗滌盆設置多于三個的下水口,多于三個單盆體的復合洗滌盆的單盆體設置多于三個的下水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盧曉旭;王海燕,未經盧曉旭;王海燕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3215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