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下鼻甲骨磨削鉆頭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29383.2 | 申請日: | 2008-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3917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著聲;林章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著聲 |
| 主分類號: | A61B17/16 | 分類號: | A61B17/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3000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鼻甲 磨削 鉆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下鼻甲骨磨削鉆頭,應用于磨削患者下鼻甲骨。
背景技術
對于下鼻甲肥大或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臨床治療證明可以采用磨削下鼻甲骨的方法。所述方法是:于下鼻甲前端作1cm長的直或L型切口,用3萬轉/分高速電鉆鉆頭插入切口達下鼻甲粘骨膜的下鼻甲骨上,自下而上,自前而后磨削,直達下鼻甲骨后端有落空感時即停,再用生理鹽水沖洗術腔。
用于上述方法的鉆頭結構由直柄以及一體化連接的在直柄末端的磨削頭組成;磨削頭表面帶有磨齒,呈橢球形,橢球的南極和北極同直柄處于同一條直線上。螺旋狀的磨齒分布在橢球的表面上,每條螺旋狀的磨齒由一極出發終止于另一極。其不足有:(1)在手術磨削中會不時打滑,或左或右偏離下鼻甲骨而損傷下鼻甲骨的粘骨膜。(2)由于在旋轉時,每條螺旋狀的螺紋呈右旋自攻狀態,相鄰螺旋狀的磨齒之間夾滿骨粉,致使磨削頭變鈍。只有在手術中途退出鉆頭清除所夾骨粉后才能使磨削頭恢復原有的鋒利。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手術中不打滑、不夾骨粉的下鼻甲磨削鉆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這樣達到:一種下鼻甲骨磨削鉆頭,它由直柄以及一體化連接在直柄末端的磨削頭組成;磨削頭表面帶有磨齒;其特征是磨削頭側面為圓柱面,端面為內凹端面;側面磨齒為長直齒;相鄰直齒在齒根處的交角為鈍角。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
1、不損傷下鼻甲粘骨膜;
2、鉆頭叉在下鼻甲上磨削穩定,決不或左或右偏離下鼻甲骨;
3、由于相鄰直齒之間呈鈍角,骨粉在高速旋轉中被離心力甩離,這樣就有利于手術全程操作的流暢進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中1是直柄,3是磨削頭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中1是直柄,3是磨削頭,32是內凹端面
圖3是圖1的左視圖
圖中1是直柄,3是磨削頭,33是鈍角
圖4是圖1的右視圖
圖中3是磨削頭,33是鈍角,32是內凹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說明。一種下鼻甲骨磨削鉆頭,它由直柄1以及一體化連接在直柄末端的磨削頭3組成;磨削頭3表面帶有磨齒;其特征是磨削頭3側面為圓柱面,端面為內凹端面32;側面磨齒為長直齒;相鄰直齒在齒根處的交角為鈍角33。
直柄1長14cm,直徑3mm;磨削頭(3)長4.5mm,直徑4.5mm,磨削頭的內凹端面32內凹最深1.5mm。側面直齒槽深1mm。齒寬最小寬度0.10~1.5mm。加工制造本實用新型鉆頭時,各面相交處不應出現鋒棱,應平滑過渡。直柄1用于安裝在電鉆上需要5cm長,下鼻甲骨全長為7cm,下鼻孔前緣至下鼻甲粘骨膜為2cm,故總共需要14cm。
使用時,采用每分鐘3萬轉的高速電鉆,當本實用新型鉆頭插入切口達下鼻甲骨前端時,踏下腳控開關,此時從下而上,由前而后磨削,磨磨停停,直達下鼻甲骨后端時,有落空感即停止轉速,以防穿通下鼻甲后端的粘骨膜。由于鉆頭高速旋轉,鉆頭就能夠自始至終叉在下鼻甲骨上,使手術穩定地進行,同時不損傷粘骨膜。磨削鉆頭直徑比直柄直徑僅粗1.5mm。這樣就有利于手術磨削的精確控制,使患者承受的痛苦小,讓手術流暢地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著聲,未經陳著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2938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