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輪胎充氣止回閥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28052.7 | 申請日: | 2008-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3698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堯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堯華 |
| 主分類號: | F16K15/20 | 分類號: | F16K1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科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張亞軍;邢少真 |
| 地址: | 325608浙江省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輪胎 充氣 止回閥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充氣閥門領域,涉及一種用于輪胎充氣的止回閥。
背景技術
目前,在對機動車內胎充氣時是使用傳統的充氣閥和氣門芯鑰匙;對非機動車是使用傳統的小橡膠管安裝在氣門芯上對內胎充氣;存在著密封性差,空氣易泄露,充氣費力,充氣速度慢等不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密封性好,充氣省力、快捷,使用壽命長的輪胎充氣止回閥。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輪胎充氣止回閥,包括芯體、芯帽、密封圈,芯帽插入芯體頂部,所述的芯體內腔下部設置有芯塞。
所述的芯體內腔上部和下部為直腔體,位于內腔中下部設置有收口段,收口段下面設置有進氣孔,底部設置有開口,芯體外壁設置有芯擋、外螺紋及凹槽。
所述的芯帽內壁設置有環狀梯形槽,與芯體的外螺紋相配合。
所述的芯塞為球型或圓錐型。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積極有益效果:
1.免去了機動車充氣時使用的傳統充氣閥和氣門芯鑰匙;
2.免去了非機動車氣門芯上的傳統橡膠管,解除了在充氣時橡膠管產生的阻力;
3.結構合理,密封可靠,空氣只進不出,充氣省力、快捷,使用壽命與內胎同步,可代替現有電動車,摩托車和非機動車的氣門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閱圖1、圖2所示,一種輪胎充氣止回閥,主要包括芯體1、芯塞2、芯帽3、密封圈4等零部件;其芯體1為空腔圓柱體,內腔上部和下部為直腔體,位于內腔中下部設置有收口段103,收口段103下面設置有兩對稱的進氣孔102,底部設置有開口101,芯體1外壁設置有芯擋104、外螺紋105及凹槽106;芯體1內腔下部設置有芯塞2,芯塞2為輕型軟質材料,設計為球型,芯塞2由開口101塞入芯體1內的收口段103下面,芯體1的凹槽106內設置有橡膠密封圈4,芯體1頂部插入有芯帽3,芯帽3內壁設置有環狀梯形槽301,與芯體1的外螺紋105相配合。
使用時,旋下芯帽3,將芯體1裝入輪胎的內胎氣門嘴,由輪胎的壓氣螺母壓緊芯擋104,固定在氣門嘴上,使密封圈4與氣門嘴內部聯體密封;當充氣時,芯塞2向下移動至芯體1底部,堵住開口101,氣體通過芯體1上的兩進氣孔102進入空腔并相通進入內胎;充氣后內胎氣壓使芯塞2向上移動至芯體1空腔收口段103下的圓弧止口處107與芯體1密封,使空氣只進不出,將芯帽3用按壓式緊配在芯體1的上部密封,實現防漏氣的功能。
實施例2
參閱圖3所示,所述的芯塞2也可設計為圓錐型,充氣后內胎氣壓使芯塞2與芯體1空腔收口段103下的斜面止口處108相配合密封;其余結構同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堯華,未經劉堯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2805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