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人造血管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22661.1 | 申請日: | 2008-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8301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05 |
| 發明(設計)人: | 孫安強;鄧小燕;樊瑜波;貢向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F2/06 | 分類號: | A61F2/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造 血管 | ||
一、所屬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造血管,特別涉及一種螺旋形人造血管。
二、技術背景
研究發現,人體主動脈弓呈空間三維螺旋狀。正是這一特殊的空間三維螺旋構形,使得升主動脈處的血流呈旋動流態。主動脈弓處血流的旋動是升主動脈血管管壁得以光滑沖刷以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保證。血流的旋動現象在腿部的大動脈和冠狀動脈處也存在。這種流態的好處是:一方面,它可使血流穩定,減小湍流;另一方面,它可使血管壁得到光滑沖刷,減小血液中有害物質(如脂質等)在血管壁的沉積。此旋動流原理可以用于血管手術及介入器械設計,以解決搭橋手術后下游處血管內膜增生而引起的血管再狹窄問題、小口徑人造血管的急性血栓堵塞和血管內支架植入后的再狹窄問題。
小口徑(<5-6mm口徑)人造血管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血管搭橋和置換手術中。但由于小口徑人造血管血流量低和內徑小的原因,導致小口徑人造血管植入人體后會很快因急性血栓堵塞而失效。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專利公告號US2007/0021707A1,公告日是2007年1月25日,名稱為“螺旋形人造血管(helical?graft)”中公開了一種螺旋形人造血管可以產生旋動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急性血栓堵塞。但是,這種人造血管也存在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沿人造血管的內側壁有一個帶狀分布的低剪切力區域。在這個帶狀區域上很容易形成血栓,最終導致人造血管堵塞失效。
三、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螺旋形人造血管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新型的螺旋形人造血管的結構形狀,從而提高螺旋形人造血管內側壁面剪切力,以減少血液中有害物質(如脂質等)在內側壁面的沉積,抑制血栓形成。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螺旋形人造血管,螺旋形人造血管垂直于軸線的截面為內側曲率低于外側曲率的非圓形截面。
在保持血管橫截面積不變的前提下,降低血管截面內側圓弧的曲率,使截面變成扁平狀。
本實用新型的材料采用聚四氟乙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生理血流量不變的情況下,不但可以使人造血管內形成旋動流,而且還可以提高螺旋形血管內側壁面的剪切力,使內側壁面得到光滑沖刷,抑制血栓在螺旋形人造血管內側壁面的形成。
四、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與本實用新型軸線垂直的截面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為具有空間螺旋形狀的單一人造血管本體構成,其特征在于:垂直于血管軸線的截面為內側曲率小于外側曲率的非圓形截面。螺旋狀結構使流經此人造血管的血流發生旋動,形成對血管壁的良好沖刷;本使用新型具有的非圓形截面可以提高螺旋形人造血管內側壁面的剪切力,防止血栓在內側壁面的形成,從而防止急性血栓堵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2266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置入人體內的衛生用品
- 下一篇:一種產科胎膜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