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19588.2 | 申請日: | 2008-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5573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02 |
| 發明(設計)人: | 喬治·還意·張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31/06 | 分類號: | H01R31/06;H01R12/18;H01R13/7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16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接器 組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裝置,特別是指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其在同一基板上可選擇性裝配具有不同對接界面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近年來,具有不同對接界面的連接器不斷出現,以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終端用戶有時需要同一基板可裝配具有不同對接界面的連接器,這樣不同對接界面的連接器可對接不同的電子元件,如現存的連接器及即將出現的連接器,如此可充分利用基板的可用空間。這樣的設置,可避免一塊基板僅裝配具有一種對接界面的連接器,當然,一種對接界面僅對接一種類別的電子元件,若要對接另外一種電子元件,需更換并用另外一塊基板,即其安裝有另外一種對接界面的連接器。這樣使用起來不但繁瑣,而且制造成本也相當昂貴。因此,用戶期望在一塊基板的上下表面可裝配具有不同對接界面的連接器。中國臺灣專利第313341號揭示安裝有電連接器的基板,不過,此基板僅允許安裝具有一種對接界面的連接器。此一設置不能滿足目前用戶的實際需求,用戶當前是期望同一基板上可選擇性地裝配至少具有兩種對接界面的連接器。
此外,因應目前連接器微型化的趨勢,要求連接器本體的厚度變得更薄,但將變薄的連接器安裝到基板上會產生另外的問題,即變薄的連接器本體不能提供足夠的本體厚度供固定元件插入并將連接器安裝到基板上。美國專利公告第5,823,799號揭示一種相關連接器,基板直接插入至連接器本體內。然而,目前的連接器沒有這樣的本體厚度供基板插入其中。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其中一個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能牢固安裝至電路板的電連接器組件。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在同一基板上可選擇性裝配具有不同對接界面的連接器。
為解決前一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為:一種電連接器組件,用以電性連接基板及電子元件,該電連接器組件包括:本體,其具有與該電子元件對接的對接面及與對接面相對的后墻;該本體設有一對側向連接部及一對背部安裝平臺,每一側向連接部設有上表面和下表面;若干導電端子,具有第一接觸部朝向該對接面延伸,以及相對的第二接觸部,該第二接觸部設置在該對背部安裝平臺之間并延伸出該后墻,以設置在同一水平安裝面上,其中,該水平安裝面介于該側向連接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之間;焊接件,其設在每個側向連接部內,每一焊接件從鄰近其中之一的上下表面以第一方向朝向另一表面延伸,其后反向朝向相對的第二方向延伸并終止在水平焊接面上,該等焊接件的水平焊接面與該水平安裝面處于同一水平高度。
為解決前一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另一種技術方案為:一種電連接器組件,用以電性連接基板及電子元件,該電連接器組件包括:本體,其具有與該電子元件對接的前對接面、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一對與前對接面相對的背部安裝平臺,該對背部安裝平臺設有位于該本體上表面與下表面之間的安裝面;若干導電端子,具有前接觸部朝向該對接面延伸,以及相對的后接觸部,其延伸出本體的背面且設置在該對背部安裝平臺之間;一對焊接元件,其位于該本體相對兩側,每一焊接元件從鄰近該本體其中之一的上下表面以第一方向朝向另一表面延伸,其后反向以相對的第二方向朝向該安裝面延伸。
為解決后一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為: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包括:基板,其具有缺口邊緣及一對定位孔,該缺口邊緣具有相對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連接器,其包括本體,其具有與第一對接元件對接的前對接面,以及與該前對接面相對的背面;若干第一導電端子,具有前接觸部朝向該前對接面延伸,以及后接觸部,其延伸出本體的背面并安裝至基板的上表面;一對第一定位柱,從該第一連接器的本體向下延伸;以及第二連接器,其包括基部,其具有與第二對接元件對接的前對接面,以及與該前對接面相對的背面;若干第二導電端子,具有前接觸部朝向該前對接面延伸,以及后接觸部,其延伸出本體的背面并安裝至基板的下表面;一對第二定位柱,從該第二連接器的基部向上延伸,其中,基板能同時且排他地配接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且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共用基板上的同一對定位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前一技術方案中由于焊接件從鄰近側向連接部或本體其中之一的上下表面以第一方向朝向另一表面延伸,其后反向朝向相對的第二方向延伸,這樣結構的焊接件可充分利用側向連接部或本體垂直方向上的厚度,如此可將連接器牢固地安裝至基板;上述后一技術方案中由于基板上下表面均可電連接電連接器,這樣同一基板可選擇性裝配具有不同對接界面的連接器。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1958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