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吸塵器的灰塵分離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17216.6 | 申請日: | 2008-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97694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25 |
| 發明(設計)人: | 潘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德美利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L9/16 | 分類號: | A47L9/16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葛婭嵐 |
| 地址: | 215152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塵器 灰塵 分離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塵器上的灰塵分離裝置,特別是一種具有兩級分離 器的灰塵分離裝置,通常應用在真空吸塵器上。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真空吸塵器上廣泛采用具有兩級分離器的灰塵分離裝置,即 包括上游旋風分離器和下游旋風分離器,下游旋風分離器通常由多個旋風筒組 成,如中國專利CN200510037956.X公布的技術,其工作原理是:帶灰塵的氣 流首先進入上游旋風分離器進行粗效旋風分離,使粗灰留在上游積灰室內,分 離出粗灰后的氣流再進入下游分離器的各個旋風筒中進行高效分離,以將細灰 進一步從氣流中分離出,從而潔凈氣流最終進入吸塵器的電機負壓室內。現有 的這種灰塵分離裝置盡管具有優良的灰塵分離效果,但由于多個高效旋風筒組 成的下游分離器其體積較大,會導致灰塵分離裝置的整體體積很大,并且,為 了能使氣流均勻地進入各個下游旋風筒中,通常還需要在上游分離器與下游分 離器之間設置均風裝置,這使得灰塵分離裝置的內部結構復雜,增加制造成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吸塵器的灰塵分離裝置,其可在減小整體體 積的同時保證灰塵分離效率緊湊的空間內實現多級過濾。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吸塵器的灰塵分 離裝置,包括外筒體、設置于外筒體內的初級導流管、設置在初級導流管內 的下游旋風筒,在初級導流管與外筒體之間構成上游旋風室和上游集塵室, 上游旋風室位于上部,上游集塵室位于下部,上游旋風室的進風口開設在外 筒體上;初級導流管包括具有多個網孔的網孔罩;下游旋風筒包括內筒體、 位于內筒體內的次級導流管,內筒體內形成下游旋風室,所述下游旋風室的 切向進風口開設在內筒體上,下游旋風筒的排氣口為次級導流管的出口。帶 有灰塵的氣流從外筒體上的進風口進入上游旋風室內形成旋風效果,氣流中 的大多數灰塵被分離出來而聚集在上游集塵室內,攜帶少量灰塵的氣流經過 網孔罩過濾后將大顆粒灰塵濾出而落入上游集塵室內,氣流只攜帶極少量的 細灰進入下游旋風室內進行高效分離。
在一種優化實施方案中,在初級導流管內還具有下游集塵室,該下游集 塵室位于內筒體的下方,所述內筒體具有底面,下游旋風室與下游集塵室即 由內筒體的底面隔開。在內筒體的側壁底端開設有用于甩灰的缺口,該缺口 將下游旋風室與下游集塵室連通起來,使得氣體中攜帶的細塵在下游旋風室 內經過分離后可從缺口處甩入下游集塵室內。
進一步地,所述的內筒體的底面上還具有向上凸起形成的錐形導流凸柱, 所述錐形導流凸柱位于缺口的側部。利用此結構,氣流在運動到內筒體底部 時還能保持理想的旋風效果,使得細灰順利地從缺口處甩入下游集塵室內。
所述次級導流管的入口處還可設置用于過濾灰塵的柵格,以進一步分離 氣流中可能攜帶的細塵,而如果該柵格的外輪廓線設置成倒圓錐形,則柵格 的這種排布形式有利于氣流作旋風運動,從而便于氣流中的灰塵分離。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在 緊湊的空間內實現了兩級旋風過濾,可減小吸塵器運作過程中的壓力損失, 提高灰塵分離效率,并且內部結構簡單,減小了整個裝置的體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中的B—B方向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4為圖3中的A—A方向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其中:1、進風口;2、出風口;3、外筒體;4、底蓋;5、上游旋風室;6、 上游集塵室;7、網孔罩;8、網孔;9、下游旋風室;10、內筒體;11、切向 進風口;12、次級導流管;13、柵格;14、缺口;15、錐形導流凸柱;16、下 游集塵室;17、出口;18、手柄;19、上蓋;20、過濾網架;21、解鎖按鈕; 22、初級導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介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德美利電器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德美利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1721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玻璃鋼窗口墻板結構
- 下一篇:腳座球頭預壓迫緊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