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功能切割刀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16502.0 | 申請日: | 2008-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1709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勇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勁豐精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C5/02 | 分類號: | B23C5/02;B23C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發 |
| 地址: | 528000廣東省佛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功能 切割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刀具,特別涉及多功能切割刀。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存在以下缺陷:
1、頻繁換刀。因數碼相機和手機LCD保護蓋外形切割一般包括外形和倒角或R角,切割LCD壓克力時,CNC壓克力切割機要先用外形刀割完外形,然后再換倒角刀或R角刀割倒角或R角,一般換一次刀切割完需要5分鐘,造成每切割5分鐘后就換一次刀,換刀頻繁。
2、生產效率低。由于LCD壓克力切割換刀頻繁,每5分鐘換一次刀,每小時只可生產80PCS產品,生產效率低。
3、不良率高。由于LCD壓克力切割采用多次切割成形,單一產品多次加工造成切割不良增加,第一次切完再切第二次,容易造成第二次定位切偏、倒角或R角不對稱等缺陷,不良率高達10%。
4、刀具成本高。由于不同外形切割或倒角R角切割需要不同刀具,所以每款產品需要至少兩個以上刀具完成。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的CNC壓克力切割刀具存在頻繁換刀、生產效率低、成品不良率高、刀具成本高等多種缺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換刀率低、生產效率高、可降低不良率及刀具損耗、減少刀具成本的多功能切割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多功能切割刀,包括切削刃與切斷刃,所述切削刃與切斷刃為一體。
所述切削刃設于切斷刃上方。
所述切削刃角度0°<Φ<90°
所述切削刃角度呈30°。
所述切削刃角度呈45°。
所述切削刃角度呈60°。
所述切斷刃角度呈90°。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可達到如下有益效果:
1、一次換刀。通過對刀具處理,將LCD壓克力外形切割和倒角或R角一次切割成形,只需于首件切割時換一次刀即可,后續無需換刀,避免了切割不同位置需換刀具的頻率。
2、提高生產效率。由于改良后的刀具一次性切割完成,無需頻繁換刀,且之前需多次切割成形,現改成一次切割成形,效率可提高到2倍以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35%左右。
3、減少不良率。由于刀具改良采用一次切割完成,故避免了多次成型定位不精準、倒角或R角不對稱,不良率高等缺陷,切割良率可以達到98%以上。
4、刀具成本降低。由于刀具改良后只需一把刀即可完成產品切割,避免了原不同形狀位置需不同刀具的配置數量,降低了刀具成本。
5、實用性和先進性。本實用新型經生產實踐證明,改良后的刀具于CNC壓克力切割過程中,一次換刀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不良率、降低刀具成本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比現有技術更具實用性和先進性。
6、市場經濟效益廣闊。本實用新型將現有技術中的兩種刀頭合二為一,節約了成本,縮短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且由于質量的提高,降低了刀頭的損耗,具有廣闊的市場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A為現有技術的斜角刀主視圖;
圖1-B為現有技術的斜角刀左視圖;
圖1-C為現有技術的斜角刀右視圖;
圖1-D為現有技術的斜角刀俯視圖;
圖1-E為現有技術的斜角刀仰視圖,
圖2-A為現有技術的直刀主視圖;
圖2-B為現有技術的直刀左視圖;
圖2-C為現有技術的直刀右視圖;
圖2-D為現有技術的直刀俯視圖;
圖2-E為現有技術的直刀仰視圖,
圖3-A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B為現有技術的直刀左視圖;
圖3-C為現有技術的直刀右視圖;
圖3-D為現有技術的直刀俯視圖;
圖3-E為現有技術的直刀仰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切削刃?2、切斷刃?3、刀頭?31、切斷刃32、切削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
圖1-A為現有技術的斜角刀主視圖;圖1-B為現有技術的斜角刀左視圖;圖1-C為現有技術的斜角刀右視圖;圖1-D為現有技術的斜角刀俯視圖;圖1-E為現有技術的斜角刀仰視圖。
在上述視圖中,所述刀具的刀頭為斜角,其切削刃1的角度在0°至90°之間,可以采用30°,也可以采用45°或60°,或其他任何角度,這種結構的刀具在切割LCD壓克力時,CNC壓克力切割機要先用外形刀割完外形,然后再換倒角刀或R角刀割倒角或R角,一般換一次刀切割完需要5分鐘,造成每切割5分鐘后就換一次刀,換刀頻繁。
如圖2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勁豐精工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勁豐精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165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利用溝槽引導的單列納米球自組裝方法
- 下一篇:一種舉升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