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站式鉚釘機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13059.1 | 申請日: | 2008-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6406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01 |
| 發明(設計)人: | 高懷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高艷 |
| 主分類號: | B21J15/10 | 分類號: | B21J15/10;B21J15/32;B21J15/36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孫仿衛 |
| 地址: | 2152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站式 鉚釘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鉚釘機,特別是一種能同時對產品的多個面進行鉚接的一站式鉚釘機。
背景技術
市場上現有的鉚釘機,全部都是對產品的一個面進行鉚接,當一個產品有多個面需要鉚接時,要分為幾臺機器幾個工序來做,不但加工效率較低,加工位置精確度也難以保證,另外,生產企業還需要準備多臺鉚釘機,占用生產資金,也占用較大場地、浪費人力,使制造成本較高。當產品加工完成后,還需要另外利用其他設備對鉚接處進行檢測,以檢查是否各個鉚接處均成功鉚接,因此現有技術從鉚接加工到成品檢驗效率都非常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同時對工件的多個表面進行鉚接的一站式鉚接機,其能夠成倍提高鉚接加工的效率。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站式鉚釘機,它包括機架、將鉚釘依次送往鉚接位置的送料裝置、設置在所述的機架上用于支撐并定位待加工的工件的鉚接下模、可同時進行鉚接的多個工作單元,所述的多個工作單元分別分布于工件各待鉚接表面的側部并與鉚接位置相對,所述的工作單元包括鉚接氣缸、固設在所述的鉚接汽缸的活塞桿上的鉚接上模。
所述的多個工作單元中的一個或多個具有多個鉚接上模。
所述的鉚接氣缸的活塞桿上固定設置有連接板,所述的多個鉚接上模固定連接在所述的連接板上。
所述的鉚接下模上設置有多根光纖探頭,所述的光纖探頭位于鉚接位置的側部,所述的鉚釘機還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的光纖探頭反饋信號的控制器。
所述的送料裝置包括:振動盤、與所述的振動盤相連接的送料軌道以及送料氣缸,所述的送料氣缸的活塞桿上固定連接有推塊,所述的機架上還固定設置有與所述的送料軌道相連通的導槽,所述的推塊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的導槽的一端,所述的導槽的另一端通往鉚接位置。
所述的推塊遠離送料氣缸的一端部具有可收容部分鉚釘的缺口。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能夠同時對產品的多個表面一次加工完成,即使不同規格的鉚釘也可以在同一臺鉚釘機上一次加工完成,能夠成倍提高鉚接加工的效率;另外,在產品加工完成后,還可以利用光纖對產品的各個鉚接位置進行快速自檢,因此本實用新型能夠為企業節省設備、減少加工工序、提高產能。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送料裝置的示意圖;
其中:1、鉚接氣缸;2、連接板;3、工件;4、鉚接上模;5、鉚釘;6、光纖探頭;7、鉚接下模;8、振動盤;9、送料軌道;10、送料氣缸;11、推塊;12、導槽;13、機架;14、控制器;15、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1至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一站式鉚釘機,它包括機架13、用于將鉚釘5送至鉚接位置處的送料裝置、設置在所述的機架13上用于支撐并定位待加工的工件3的鉚接下模7、可同時進行鉚接的多個工作單元。待加工的工件3放置在鉚接下模7上,工件3上預先在各鉚接位置處開設有安裝孔,對應地鉚接下模7上設置有多根光纖探頭6,所述的光纖探頭6位于鉚接位置的側部,所述的鉚釘機還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的光纖探頭6反饋信號的控制器14,當鉚接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利用光纖探頭6對各鉚接位置進行檢測,若其中某個位置被漏掉,沒有鉚接,控制器14就可以及時發出預警信號。
一般來說,工作單元按照工件3各表面的加工需求設置在各待鉚接表面的側部,并且工作單元與鉚接位置相對,所述的工作單元包括鉚接氣缸1、固設在所述的鉚接汽缸1的活塞桿上的鉚接上模4,所述的多個鉚接上模4固定連接在所述的連接板2上。待鉚釘5被送到鉚接位置后,多個工作單元會同時動作,驅動鉚接氣缸1帶動鉚接上模4進行鉚接,使工件3多個表面得以一次加工完成。
有時工件3的一側表面就有多處需要鉚接,為進一步提高效率,與該側表面對應的工作單元中設置有多個鉚接上模4,鉚接氣缸1的活塞桿上固定設置有連接板2,所述的多個鉚接上模4固定連接在該連接板2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高艷,未經高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1305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