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木屑壓合成型模具改良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12610.0 | 申請日: | 2008-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0129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3-04 |
| 發明(設計)人: | 卓忠茂 | 申請(專利權)人: | 卓忠茂 |
| 主分類號: | B27N3/08 | 分類號: | B27N3/08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長興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木屑 成型 模具 改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木屑壓合成型模具改良,主要于壓合模具的模穴內端角處,依模型邊面凹凸弧面相連處,自然形成相連的模線,使壓合時材料擠壓導流順暢,不會產生屑料擾流及破壞成型表面,達到壓合順暢成型,大幅減少不良品率,達到整體模制成本降低的實用目的。
背景技術
由于環保回收及木工屑料回收再利用,加上以屑料壓擠定型的密集板材運用日漸廣泛使用之需要,各式以木工屑料做再加工壓合成型的木制板材漸為時下的裝飾用板材,其為因應實際使用的需要,通常于表面上形成有各式的紋飾或凹凸的紋飾修飾,而其紋飾的成型,則通過整個壓制模具的模穴凹入處,配合實際的壓合定型以達到成型的制作,傳統木屑壓合用的模具設計,通常設成上、下模具,如圖3、圖4所示,主要依實際成型板材的表面于下模具(20),即具中央凹入模穴(21)設計,其凹入的穴面配合實際成型后壓合板材(22)的造形,做相對的弧形凹凸面設計,如圖所示,整個穴面的邊緣依其凸弧面設計,于穴面的周緣形成相對凹入的弧面設計而于各端角處,則分別形成特殊類似球面狀的端弧緣(A)予以修飾,整個模穴(21)內部呈圓鼓的弧面設計,整個成型的板面得以呈弧面狀展現,而以上述模具的設計,在充料壓合成型時,以屑料的流動性原本便不是很良好,再加上屑料加溫加壓操作時,由于整個受力呈由上向下均勻壓持的狀態,相對于端角處的屑料在受到兩鄰邊壓擠的受力下,極易形成壓力為沖擠處,其最常見的即于成型后的板材成品(22)整個彎折端角處的弧面上,形成局部不規則的凹落式裂痕凹口(23),而此一裂痕的發生,往往不易做補救,當裂痕缺口較大時,便形成不良品的發生,而以模制成型的操作時,由于屑料的流動不易控制,加上面板表面材料片的紋路呈天然紋飾,不易做適當的防止,歸究其主要的原因,主要在于壓合時其壓擠的壓力會自然集中于端角的位置,其又無法做適當的釋壓,使屑料壓合成型時會于端角處形成排擠,而產生裂痕凹口(23)的發生,直接形成表面的不平整,以現行的壓合模具組設計,其顯然很難有效克服此一成型后的表面瑕疵滋生,如何就現行壓合成型所產生的不良情形,加以修正,以現行的模具設計,容有進一步加以改良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木屑壓合成型模具改良,以克服現行壓合模具于實際壓合成型使用上所產生表面裂痕的缺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木屑壓合成型模具改良,包含有一上模具及對合的下模具;其中:依壓合成型板材周邊弧形階級邊面,于模穴內相交接的端角位置,依相連接面形成相對凹或凸弧的模線,自然形成交接線端,供屑料壓合時可自然形成引導釋壓,確保壓合板材外觀平整美觀。
本實用新型的木屑壓合成型模具改良,直接于成型模具的下模具的模穴中,于端角位置,依相連弧面的曲度為相連模線,令壓合時使屑料受壓可自然擠壓充滿,不會于表面做不定向的流動,有效克服現行壓合操作時,所可能產生不良品的疑慮。
本實用新型直接于邊面相連接端角處,順各弧面的弧形做相連接的凹或凸模線,使達到屑料壓合流動的引流,令壓制成品的外觀可保持平整美觀,進而降低實際產制不良品率,確實達到產制經濟實用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壓合模具組的組合使用外觀參考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壓合成型后的板材外觀參考圖。
圖3是現行壓合模具組的組合使用外觀參考圖。
圖4是現行壓合成型板材的外觀參考圖。
圖號部份:
(10)上模具
(11)下模具
(12)模穴
(13)模線
(14)板材成品
(15)階級邊面
(16)楔接線
(20)下模具
(21)模穴
(22)板材成品
(23)凹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及實用目的,以下以一實施例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卓忠茂,未經卓忠茂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126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