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移動式定位追蹤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11002.8 | 申請日: | 2008-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5162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冠揚;楊耀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聯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耀銘;陳冠揚 |
| 主分類號: | G01S1/02 | 分類號: | G01S1/02;G01S5/02;H04Q7/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 瑾;王黎延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式 定位 追蹤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追蹤系統,尤指一種移動式定位追蹤系統通過衛星定位技術來提供追蹤系統進行被追蹤物在追蹤系統有效范圍外的定位,再輔以無線感測網絡技術來提供追蹤系統進行被追蹤物在追蹤系統有效范圍內的實際地址追蹤。
背景技術
目前,在如今通信科技的發達及研發成長快速的狀態下,原先的無線傳輸技術由早期的紅外線(IR)、無線電波(RF)的傳輸方式,已被如今較為普遍且常用的藍牙(Bluetooth)技術而取代,而現階段更有無線感測網絡(Zigbee)與超寬帶(UWB)進入了無線傳輸的市場,而藍牙、無線感測網絡與超寬帶將以各自不同的特性,分別以低速、中速與高速的傳輸速率,構建出不同距離的無線網絡與產品的應用,就無線感測網絡所強調的是一種低耗電且傳輸速率介于20Kbps至250Kbps間,若使用一般電池供電則可使應用的產品維持正常功能使用數月至數年之久,尤以一般攜行式的電子產品最為普遍所應用,除可提升電子產品的使用周期外更維持了基本的無線信號傳輸功能,若是能將無線感測網絡的技術加載定位追蹤的裝置再結合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無疑是科技的一大進步,并可取代傳統追蹤裝置,及解決傳統追蹤裝置需受限于一定范圍內方能搜尋到被追蹤物的弊端。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移動式定位追蹤系統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戶外追蹤移動物體的獨立設備,不需依靠第三方通信聯系信道,即可自行在一定范圍內以圖形或文字顯示被追蹤物的地址即方向、距離、高度或角度;同時計算出定位追蹤系統與被追蹤目標間的相對地址即相對方向、相對距離、相對高度或相對角度,進一步將信息顯示于單一畫面中。
本實用新型的移動式定位追蹤系統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定位追蹤系統,其可通過衛星定位技術來提供追蹤系統進行被追蹤物在追蹤系統有效范圍外的定位,再輔以無線感測網絡技術來提供追蹤系統進行被追蹤物在追蹤系統有效范圍內的實際地址追蹤,可大幅縮小追蹤范圍及其準確度的提升。
本實用新型的移動式定位追蹤系統包括主控端設備及被控端設備,在主控端設備有效追蹤的范圍外時,利用衛星接收被控端設備所發出的信號,再經由衛星將該信號傳送至主控端設備后顯示其被控端設備的初始地址,同時通過主控端設備加以比對計算出主控端設備所在地址與主控端設備所收到衛星信號的該信號所在地址間的相對方向、相對距離、相對高度或相對角度后,可使主控端設備依該相對地址搜尋,當被控端設備位于主控端設備有效追蹤的范圍內時,利用無線感測網絡接收被控端設備所發出的信號,同時通過主控端設備加以比對計算出主控端設備所在地址與主控端設備所收到被控端設備信號的該信號所在地址間的相對方向、相對距離、相對高度或相對角度后,取得被追蹤目標的實際地址,借此以獲致被追蹤目標在有效距離外推測出被追蹤目標的地址,而在被追蹤目標在有效距離內時精準掌握被追蹤目標的相對地址。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說明明朗而簡單,為預期可實現、具有效能的高等精進結構設計,應當能凸顯本實用新型的新穎性及進步性雙重要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控端設備的較佳實施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被控端設備的較佳實施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定位追蹤系統使用狀態實施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使用狀態實施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主控端設備?1
處理器?10
信號接收單元??11
GPS信號接收器?111
無線感測網絡信號接收器?112
轉碼單元?12
內存?????13
數據庫???14
相對位置比對單元?15
相對位置計算單元?16
位置鎖定單元?????17
信息顯示單元?????18
被控端設備???????2
信號發送單元?????20
GPS信號發送器????201
無線感測網絡信號發送器?202
遠程衛星??3
中心位置??4
虛點??????5
實點??????6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進一步了解有關本實用新型為達上述目的、特征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現列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說明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聯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耀銘;陳冠揚,未經聯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耀銘;陳冠揚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1100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