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端面環形梯形槽檢測量具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05735.0 | 申請日: | 2008-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47031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27 |
| 發明(設計)人: | 朱濤;郭興儀 | 申請(專利權)人: | 永濟新時速電機電器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5/08 | 分類號: | G01B5/08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衛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朱 源 |
| 地址: | 044500***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端面 環形 梯形 檢測 量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量具,具體為一種端面環形梯形槽檢測量具。
背景技術
公知,端面環形梯形槽直徑尺寸,由于受特定深度、角度因素的影響,要實現精確測量比較困難,目前主要的檢測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三坐標檢測儀檢測:精度高,費用高,周期長,但是測量人員要具備一定的資質和技能,而且工件必須從機床上卸下才能檢測,工件若不合格,再次在機床上加工,可能造成二次裝夾誤差;
二是通用標準量具檢測:需借助其他輔助量塊間接測量,存在累積誤差,而且對于尺寸較大的工件測量困難;
三是樣板檢測:簡單快捷,測量精度低,只能判斷工件合格與否,測量不出工件尺寸的具體數值。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用于端面梯形槽直徑尺寸的上述三種檢測量具存在各自不同缺點的問題,提供一種端面環形梯形槽檢測量具。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端面環形梯形槽檢測量具,包括長條支撐座,支撐座一端設置固定塊,固定塊內貫穿設置固定量桿,固定量桿下端伸出支撐座,固定量桿末端連接球形固定測頭;支撐座另一端設置底板,支撐座及底板上相同位置均開有腰孔,底板內貫穿設置活動量桿,活動量桿下端經腰孔伸出支撐座,活動量桿末端連接與固定測頭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球形活動測頭,活動量桿外設置與其緊密配合的量桿套,量桿套上端設置矩形塊;量桿套兩側分別設置彈簧鋼片,彈簧鋼片上端與量桿套上端的矩形塊兩側邊通過螺栓固定,下端通過螺栓與底板兩側固定;底板另一側固定有底座,底座上架設有千分表,千分表的測頭頂壓在彈簧鋼片上端。所述千分表為現有公知測量工具,其具體結構和測量原理、方法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熟知的。上述結構中,彈簧鋼片是彈性元件,同時活動測頭、量桿及量桿套均支撐在彈簧鋼片上端,量桿和活動測頭可在底板的腰孔中左右移動。
檢測工件時,將固定測頭位于端面環形梯形槽一端,活動測頭位于另一端,環形槽直徑尺寸是以兩個測頭分別與梯形槽外側面相切的切點之間的距離。測量前,首先要用校對規校準兩個測頭之間的距離,使其與所加工端面環形梯形槽的直徑的設計值相同,將千分表頂壓在量桿套上,以校對規為標準,將千分表調零;測量時,將檢測量具放入被測工件梯形槽內,使固定測頭與梯形槽外側面相切,然后左右移動活動測頭使其與梯形槽外側面相切,將活動測頭的移動距離轉變為測量示值,讀取千分表最大值,然后與環形梯形槽直徑的理論設計值進行矢量疊加,即為實測直徑尺寸。
由于彈簧鋼片較薄,難以與矩形塊和底板緊密固定,本實用新型所述彈簧鋼片的上、下端外側均設置墊片,千分表的測頭頂壓在墊片上。
所述支撐座兩側且位于活動量桿端分別固定有L形定位板,定位板水平面板上固定有定位柱,定位柱的作用是更好的保護活動測頭,其末端稍高出活動測頭。
所述固定塊下方的支撐座上開有長條橢圓形孔,可便于調節固定測頭與活動測頭之間的距離,以滿足測量不同環形梯形槽直徑尺寸的需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檢測量具可廣泛應用于引進電機的配件生產中,不僅滿足了適時測量的工藝要求,而且測量精度完全能夠保證產品圖紙的精度要求,為大批量生產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測量技術支持,實現了快捷、準確、適時獲得工件實際尺寸的測量要求,及時調整后續加工參數,減少了檢測費用,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和使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圖中:1-支撐座??2-固定塊 3-固定量桿 4-固定測頭 5-底板 6-腰孔7-活動量桿 8-活動測頭 9-量桿套 10-矩形塊 11-彈簧鋼片 12-螺栓 13-底座 14-千分表 15-墊片 16-定位板 17-定位柱 18-橢圓形孔 19-被測工件梯形槽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永濟新時速電機電器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永濟新時速電機電器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0573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