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大H型鋼X-H軋法萬能軋機輥型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05675.2 | 申請日: | 2008-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4738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貴營;楊少民;王樹偉;董會;吳鴻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津西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27/02 | 分類號: | B21B27/02;B21B1/088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冀科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淑敏;周曉萍 |
| 地址: | 064302河北省遷西***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型鋼 萬能 軋機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軋輥輥型結構,特別是大H型鋼X-H軋法萬能軋機水平軋輥的輥型結構,屬軋鋼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X-H軋法是在萬能軋機上軋制大型H型鋼的一種方法,萬能串列軋機機架布置為:UR-E-UF,即由1架萬能粗軋機(UR)、1架軋邊機(E)和1架萬能精軋機(UF)組成,三機架呈連軋布置,組成生產型鋼的核心單元。采用X-H軋法軋制用大H型鋼時,軋件經開坯機軋制后,在萬能機架上進行萬能軋制,兩架軋機同時軋制,第一架軋機將使用X孔型設計,而第二架軋機根據最終產品設計成H輥形。軋件在萬能軋機組往返軋制5~7次。采用X-H軋制方法軋制大型H型鋼,較常規工藝,可至少減少一架萬能軋機,并減少萬能軋輥數量,同時可以提高軋制溫度,實現低電耗及低輥耗,從而實現低運行費,并保證較高的機時產量。
與常規軋制方法不同,X-H軋制方法中UF與UR軋機每道次都參與過程軋制,所以軋機水平軋輥易磨損,且集中體現在輥環的R角處,特別是在軋制窄翼緣和中翼緣H型鋼時為甚,該狀況在UF軋機水平軋輥上尤為嚴重。參看圖5,上述狀況使得UF和UR水平軋輥輥環圓角處產生粘鐵形成磨損尖角6,主要發生區域在輥環過渡圓角與輥環側壁4直線段相交處,造成H型鋼在圓角處切鐵,形成圓角折疊質量缺陷,影響產品質量。目前,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辦法有如下兩種,一是增加停機磨輥次數,顯然這種方法增加了軋輥消耗和換輥時間,影響生產效率;二是增大輥環過渡圓角的半徑尺寸,但是隨著過渡圓角半徑尺寸R的增加,每米成品H型鋼的重量也在增加,從而增加了鋼鐵材料的損耗,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一種可提高水平軋輥側壁耐磨能力的大H型鋼X-H軋法萬能軋機輥型結構。
本實用新型所稱問題是由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
一種大H型鋼X-H軋法萬能軋機輥型結構,用于UF軋機和UR軋機的水平軋輥上,其特別之處是:所述水平軋輥輥環的側壁與輥面間的過渡圓角由側壁圓弧和輥面圓弧構成,所述側壁圓弧與輥環側壁相切、輥面圓弧和輥面相切、且兩圓弧相切,形成圓滑過渡。
上述大H型鋼X-H軋法萬能軋機輥型結構,所述側壁圓弧半徑R1為20~60mm,該圓弧延伸線與輥面相交點A至輥環頂點B間的距離L為3~20mm,所述輥面圓弧半徑R2為8~20mm。
本實用新型針對X-H軋法在萬能軋機上軋制大H型鋼,水平軋輥輥環圓角處易磨損的問題進行了改進,它將UF與UR軋機的水平軋輥輥環過渡圓角處的一段圓弧改進為由兩段圓弧相切、形成平滑過渡,此改進可使過渡圓角的圓弧與側壁直線相交處的過渡段增長,從而增加了水平軋輥側壁的耐磨損能力。本實用新型經反復試驗,確定了過渡圓角的優化尺寸,改進后設備運行表明,過鋼量在5000噸時正常換輥未出現軋輥尖角和成品圓角折疊現象。本實用新型與常規方法相比可大大提高軋機過鋼噸數,提高作業時間,并減少鋼鐵料消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UF軋機水平軋輥的輥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C部放大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UR軋機水平軋輥的輥型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D部放大視圖;
圖5是改進前軋輥出現磨損尖角的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號表示如下:1.側壁圓弧;2.輥面圓弧;3.輥環;4.輥環側壁;5.輥面;6.磨損尖角。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輥型結構用于大H型鋼X-H軋法萬能軋機的UF與UR軋機的水平軋輥上,其改進要點在于將原設計輥環的過渡圓角處一段圓弧改進為由兩段圓弧相切、形成平滑過渡。圖1、圖2所示,是改進后UF軋機水平軋輥的輥型結構,圖3、圖4所示,是改進后UR軋機水平軋輥的輥型結構。由圖可見,改進后水平軋輥輥環3的側壁4與輥面5間的過渡圓角由側壁圓弧1和輥面圓弧2構成,其中,側壁圓弧與輥環側壁4相切,半徑R1為20~60mm,該圓弧延伸線與輥面相交點A至輥環頂點B間的距離L為3~20mm;輥面圓弧2和輥面3相切,半徑R2為8~20mm。上述兩圓弧相切,形成圓滑過渡。本設計可使過渡圓角與側壁相交處過渡段增長,從而增加了水平軋輥側壁的耐磨損能力。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思路,輥環的過渡圓角亦可采用兩個以上的圓弧連接設計,選擇優化的圓弧半徑及定位尺寸同樣可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津西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河北津西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0567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