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單車單天線散射通信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05633.9 | 申請日: | 2008-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52544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03 |
| 發明(設計)人: | 吳丹;劉瑩;韓明鑰;盧坡;孫柏昶;李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B7/22 | 分類號: | H04B7/22;H04B1/4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50081河北省石家***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單車 天線 散射 通信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通信領域中的一種單車單天線散射通信裝置,特別適用作要求機動性好、需快速開通的中小容量散射通信鏈路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散射通信設備均是采用MIMO技術來克服信道的快衰落影響的。理論和實踐都已證明,采用分集發射/接收、最大比值合并技術是克服快衰落和提高信噪比的最有效措施。但是,由于采用MIMO技術的散射設備復雜度高、體積龐大、機動性差和價格較高等固有缺點,因此對于散射通信設備的大量普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避免上述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能夠采用單車單天線結構、能實時檢測信道、使設備始終工作在當前信道的最佳工作頻率上的單車單天線散射通信裝置。本實用新型可以取代結構復雜的MIMO發射/接收技術,還消除了MIMO技術所帶來的功率分散問題,具有較高的功率利用率和很強的抗信道衰落能力,使傳統散射通信設備的結構得以簡化,成本得以降低,還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性能穩定,維修方便,機動能力顯著提高等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它包括調制器1、解調器2、中頻放大器3、輔助復接器4、輔助分接器5、監控單元6、上變頻器7、功放單元8、雙工器9、天線10、低噪放11、下變頻器12、電源37,其中輔助復接器4的輸入端口5、6分別通過信號線與輸入的符號時鐘B端口、信息碼流A端口相連,其輸入端口3、4與解調器2的輸出端口2、3相連接,其輸出端口1、2分別與調制器1的輸入端口1、2相連接;調制器1輸入端口3、4、5分別與輔助分接器5的輸出端口5、6、7相連接,輸出端口6與上變頻器7輸入端口1相連;上變頻器7輸出端口2與功放單元8的輸入端口1相連;功放單元8的輸出端口2與雙工器9的輸入端口1相連接;雙工器9輸出、輸入端口2、3分別與天線10的輸入、輸出端口1、2連接,其輸出端口4與低噪放(11)的輸入端口1相連接;天線10輸入、輸出端口與端口E、F連接;低噪放11的輸出端口2與下變頻器12的輸入端口1相連接;下變頻器12的輸出端口2通過中頻線纜與中頻放大器3的輸入端口1相連;中頻放大器3的輸出端口2與解調器2的輸入端口1相連接,其輸入端口3與解調器2輸出端口6相連接;解調器2輸出端口4、5分別與輔助分接器5的輸入端口1、2相連接;輔助分接器5輸出端口3、4分別與輸出的符號時鐘D端口、信息碼流C端口連接;監控單元6以IIC總線方式通過端口DATA連接到各模塊相應的監控端口;電源37輸出端口+V電壓端與各部件相應電源端并接。
本實用新型調制器1包括差分編碼模塊13、基帶成形模塊14、相乘模塊15、合路器16、D/A變換模塊17、低通濾波器18、混頻器19、帶通濾波器20、放大器21、載波控制模塊22、探測信號產生模塊23、本振控制模塊24,所述的差分編碼模塊13的輸入端口1、2腳與輔助復接器4的輸出端口1、2相連接,其輸出端口3腳與基帶成形模塊14的輸入端口1腳相連接;基帶成形模塊14的輸出端口2腳與相乘模塊15的輸入端口1腳相連;載波控制模塊22的輸出端口1腳與相乘模塊15的輸入端口2腳相連接,其輸入端口2、3、4腳分別與輔助分接器5的輸出端口5、6、7相連接;相乘模塊15輸出端口3腳與合路器16輸入端口1腳相連接;探測信號產生模塊23輸出端口1腳連接合路器16的輸入端口2腳;合路器16輸出端口3腳與D/A變換模塊17輸入端口1腳相連接;D/A變換模塊17輸出端口2腳連接低通濾波器18輸入端口1腳;低通濾波器18輸出端口2腳與混頻器19的輸入端口1腳相連接;本振控制模塊24輸出端口1腳與混頻器19的輸入端口2腳連接;混頻器19輸出端口3腳與帶通濾波器20的輸入端口1腳相連接;帶通濾波器20輸出端口2腳連接放大器21的輸入端口1腳;放大器21的輸出端口2腳與上變頻器7的輸入端口1通過中頻線纜連接;差分編碼模塊13、基帶成形模塊14、相乘模塊15、合路器16、D/A變換模塊17、低通濾波器18、混頻器19、帶通濾波器20、放大器21、載波控制模塊22、探測信號產生模塊23、本振控制模塊24的各輸入端19腳與電源37輸出端+V電壓端連接,各輸入端20腳與接地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0563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制備具有可控尺寸的顆粒的方法
- 下一篇:復合結構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