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負壓創口貼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05229.1 | 申請日: | 2008-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00434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3-04 |
| 發明(設計)人: | 葉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葉松 |
| 主分類號: | A61B17/03 | 分類號: | A61B17/03;A61F1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2100***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創口 | ||
所屬技術領域
涉及一種創口貼,運用于醫療手術后的清潔創口,可以部分替代傳統術后針線縫合的一種醫療用品。本實用新型利用負壓吸附裝置來固定術后清潔平整的創口,減小術后瘢痕形成,促進傷口愈合。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吸除傷口滲出液的功能。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傳統外科手術采用針線縫合手術切口,傷口愈合后往往留下“蜈蚣”形狀的縫合瘢痕,大大影響手術部位皮膚美觀。此外如何處理傷口滲出液也是其中一項大難題。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外科術后傳統針線縫合手術切口愈合后留下“蜈蚣”形狀的縫合瘢痕影響手術部位皮膚美觀這個問題,本實用新型運用負壓吸引原理制成負壓創口貼,能夠牢固固定手術創口,部分替代傳統術后切口縫合,減小瘢痕的面積和大小,促進創口愈合。本實用新型的抽液和負壓吸引功能可以用來吸除傷口的滲出液。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主要由創口貼合面和負壓氣室裝置兩部分組成,產品主要由醫用高分子透明材料制成,透明材質是為了方便觀察創口愈合情況,貼合面由帶有抗菌消炎藥物納米材料構成的粘力涂層,它可使創口貼合面與皮膚良好結合,并防止傷口感染,底部雙重環形吸槽及密布的毫米吸盤通過毛細管與高彈力負壓氣室裝置連接,負壓氣室裝置在連接無菌注射器抽出空氣后形成高度負壓狀態,雙重環形吸槽及密布的毫米吸盤可牢固固定和密閉住傷口及其周圍皮膚,為傷口愈合創造有利條件。負壓氣室裝置部分具有瓣膜結構,阻止氣體回流,負壓氣室裝置可以將傷口滲出液吸入負壓氣室裝置,并用負壓維持貼面吸力。另一氣口盲端在使用完畢用剪刀剪斷,使愈合貼順利取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能夠牢固固定手術創口,部分替代傳統的術后切口縫合,減小瘢痕的面積和大小。本實用新型具有吸除傷口的滲出液的功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正面圖,圖2.本實用新型背面圖,圖3.本實用新型剖面圖,圖4.負壓創口貼負壓氣室的細微結構,圖5.負壓創口貼創口貼合面的毫米吸盤及吸槽的細微結構,圖6.從防沾膠紙(9)上揭下負壓創口貼,圖7.用手延縱向蹦緊手術創口使創面緊密貼合,將負壓創口貼平整貼在創口上,圖8.用無菌注射器(12)連接抽氣口(2)將氣體抽出;圖9.發現氣室內有滲出液應及時抽出,并維持負壓氣室裝置(5)高度負壓狀態,圖10.氣口盲端
(1)在使用完畢用剪刀剪斷,圖11.取下負壓創口貼。
其中代碼分別表示1、氣口盲端?2、抽氣口?3、瓣膜結構?4、單向氣閥?5、負壓氣室裝置?6、毛細管通道?7、創口貼合面?8、粘力涂層?9、防沾膠紙?10、雙重環形吸槽?11、毫米吸盤?12、無菌注射器
具體實施方式
產品由創口貼合面(7)、負壓氣室裝置(5)單向氣閥(4)、抽氣口(2)組成,產品主要由醫用高分子透明材料制成,可以隨時觀察創口愈合情況,創口貼合面(7)表面是由含有消炎藥物納米抗菌材料構成粘力涂層(8),可使創口貼合面(7)與創口及其周圍皮膚良好結合,負壓氣室裝置(5)和底部雙重環形吸槽(10)及密布的毫米吸盤(11)由毛細管通道(6)連接,底部雙重環形吸槽(10)及密布的毫米吸盤(11)可將愈合貼牢固固定在傷口周圍,可以密閉創口阻止病原體進入傷口。負壓氣室裝置一端是單向氣閥(4),瓣膜結構(3)在負壓閉合狀態能夠阻止氣體回流,負壓氣室裝置(5)的頂部具有很強回復彈力,可以維持負壓氣室裝置(5)內高度負壓,并可以將傷口滲出液吸入負壓氣室裝置(5),用無菌注射器(12)可以將滲出液抽出。氣口盲端(1)在使用完畢用剪刀剪斷,使負壓創口貼順利取下。
使用前先清潔創口并保持創口周圍皮膚干燥,選取適合切口規格的產品,從防沾膠紙(9)上揭下創口貼,用手延縱向繃緊手術創口,將負壓創口貼平整貼在創口上,并確保創口貼與創口及其周圍皮膚緊密結合。用無菌注射器(12)連接抽氣口(2)將氣體抽出,直至貼面緊貼創口周圍皮膚,頂端負壓氣室裝置(5)塌陷并維持高度負壓狀態時即可拔除無菌注射器(12),抽氣后瓣膜結構(3)閉合阻止氣體回流(如創面未能整齊貼合或頂端氣室無法維持負壓應換新的負壓創口貼),保持密切觀察,如發現氣室內有滲出液應及時抽出,并維持負壓氣室裝置(5)高度負壓狀態。使用3-5天后用剪刀剪斷氣口盲端(1)即可將負壓創口貼移除,清潔傷口后更換新的負壓創口貼,直至傷口痊愈。并確保傷口不受外力拉開。
使用注意事項:1.使用本產品需嚴格按照外科無菌操作程序。2.使用前務必清潔創面,使用中避免水接觸,拆封后請勿用手接觸中間藥心。3.皮膚過敏者停用。4.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5.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或包裝漏氣時禁止使用。6.非清潔創口不得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葉松,未經葉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052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