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內踝穿針定位導向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04868.6 | 申請日: | 2008-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8595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28 |
| 發明(設計)人: | 孫友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友良 |
| 主分類號: | A61B17/90 | 分類號: | A61B17/9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3500山東省鄒城市金***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穿針 定位 導向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涉及治療脛骨內踝部骨折手術器械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內踝穿針定位導向器。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臨床上對于脛骨內踝部骨折多采用穿克氏針、螺絲釘或解剖鋼板加螺絲釘等方法治療,在手術操作中,特別是固定內踝部骨折塊正確定位鉆孔時,因目前還沒有較為理想的手術操作器械,術中又不允許切開暴露過多地關節囊組織和骨折處軟組織,為尋求理想的鉆孔進針點,常常需要反復地在復位后的內踝部行骨內穿針,人為地造成內踝部正常骨與軟組織損傷,有時會使內踝部折塊復位欠佳,踝穴內關節面不平整,后期遺留下創傷性關節炎等后遺癥,有時因定位或穿針方向不準確,會造成固定釘穿過并進入關節腔內,導致內固定手術失敗。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踝穿針定位導向器,所述的這種內踝穿針定位導向器,要解決現有技術在治療脛骨內踝部骨折穿釘固定操作過程中,為尋求理想地進針點而反復穿針造成正常骨與軟組織損傷以及定位、穿針方向不準確,而造成固定釘進入關節腔內等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這種內踝穿針定位導向器由一個管型構件構成,所述的管型構件由一個導向套筒和一個環形手柄構成,所述的導向套筒和環形手柄以圓形套管活動關節相連接,所述的導向套筒由套筒和三個支臂固定連接構成,所述的套筒上端面為平面,上段呈中空圓柱體,下段呈中空圓錐體狀,其端面呈凸起的曲面,所述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設置在套筒的下段同一側面,其中,第一支臂的前端固定設置有第一Y型卡爪,所述的第一Y型卡爪由兩個第一爪臂構成,第一Y型卡爪的開口方向背向套筒遠端出口,所述的兩個第一爪臂位于一個平面內,第二支臂的前端固定設置有第二Y型卡爪,所述的第二Y型卡爪由兩個第二爪臂構成,第二Y型卡爪的開口方向背向套筒遠端出口,所述的兩個第二爪臂位于一個平面內,所述的第三支臂固定設置在套筒下段的另一側面,與第一、二支臂固定點呈對稱設置,所述的第三支臂呈弧型爪狀,所述的環形手柄由一個手柄和一個圓形套管固定連接構成。
進一步的,所述的套筒設置為縱向中空結構,套筒的橫截面和圓形套管橫截面為同心圓結構排列。
進一步的,所述的套筒下段直徑大于上段直徑,和環形套管的外徑相等。
進一步的,所述的手炳平面與圓形套管平面角度設置范圍在20°~80°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術中切開內踝骨折部位軟組織,首先進行骨折復位外觀滿意并行臨時固定后,將第一Y型卡爪和第二Y型卡爪安放在臨時復位后的脛骨內踝遠端前、后骨面上,將兩個爪臂分別插入內踝部關節腔前、后側方,將第三支臂遠端安放在脛骨內側骨面上,術者一手緊握手柄適當按壓住導向套筒,一手持電鉆將鉆頭或克氏針沿定位導向器方向,對內踝部骨折塊由遠端向近端打眼鉆孔,實現準確定位手術固定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和已有技術相比,其效果是積極和明顯的。本實用新型利用管型構件上三角形排列的兩個Y型卡爪和一個弧型爪臂的三點,構成一個平面的原理,根據成年人內踝中心軸線與脛骨縱軸線的正常角度數和方向,設計出的內踝穿針定位導向器裝置,利用導向套筒方向控制克氏針或鉆頭的穿行路徑,可以幫助克氏針或鉆頭迅速定位到達理想的進針點。能夠使內踝部定位準確進針方向正確,減少踝部手術中切開暴露范圍,減少內固定針或釘進入關節的發生機會,達到微創手術的目的,有利于骨折早期修復愈合,手術創傷小,可早期進行踝關節主動和被動功能訓練,減少踝關節術后粘連的機會。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內踝穿針定位導向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友良,未經孫友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0486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定期降解型淚液引流重建系統
- 下一篇:一種方便取用的點斷連卷袋或膜的包裝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