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噴油器孔內銅套拔出的工具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20104479.3 | 申請日: | 2008-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75744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光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27/06 | 分類號: | B25B2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春光;查芷琦 |
| 地址: | 537005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噴油器 銅套 拔出 工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噴油器孔內銅套拔出的工具。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內燃機氣缸蓋噴油器孔銅套壓裝不到位,或者試漏時銅套漏水,都要拔銅套拔出,重新壓裝。目前取出氣缸蓋噴油器孔內銅套的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用漲開式拉拔器,原理為通過拉桿錐面的拉伸,漲開拉拔套筒,使拉拔套筒緊貼銅套的內壁,通過摩擦力的作用使拉拔套筒夾緊銅套,然后通過拉出拉桿,把銅套拔出。用此方法的缺點在于,銅套內壁比較光滑,拉拔套筒和銅套內部摩擦力小,容易夾不緊,且工具較復雜、笨重,操作不便。另一種方法是用機加工的辦法,在銅套上加工出臺階面,在用其它工具拉銅套的臺階面,使銅套受力拉出,該方法不足的之處在于損壞了銅套,且流程比較復雜,浪費時間,操作不變,生產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噴油器孔銅套不易取出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方便的將銅套取出的用于噴油器孔內銅套拔出的工具。
該用于噴油器孔內銅套拔出的工具包括,硬度高于所述銅套材料的絲錐,所述絲錐一端與接桿的一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噴油器孔內銅套拔出的工具,通過絲錐以手工攻絲的方式切削銅套內孔,形成一段螺紋,然后拉出絲錐,通過絲錐和銅套以螺紋嚙合相互受力的作用,能夠方便、快捷地拔出銅套,并且不會損壞銅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噴油器孔內銅套拔出的工具的結構圖;
結合附圖在其上標記以下附圖標記:
1-內燃機氣缸蓋;2-銅套;3-絲錐;4-緊固螺釘;5-接桿;6-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噴油器孔內銅套2拔出的工具包括:硬度高于銅套2材料的絲錐3,絲錐3的末端與接桿5的前端連接,接桿的末端與手柄6固定連接。
絲錐3另一端包括前端導向結構,前端導向結構的直徑小于銅套的內直徑。絲錐3后端切削部分的直徑大于銅套的內直徑。絲錐3與接桿5上設有相互對位的螺紋孔,通過緊固螺釘4固定絲錐和接桿。
當該工具安裝好后,將絲錐3對準銅套2孔中心,用手轉動手柄6,使絲錐3往銅套2方向切削,在銅套2內壁形成螺紋。切深到20~30mm時,停止旋轉手柄6,然后用力向外拉手柄,通過絲錐3和銅套2上螺紋的嚙合相互受力,最終把銅套2拔出。
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工具,能夠方便、快捷地取出氣缸蓋噴油器孔內的銅套,銅套不損壞。而且對于不同規(guī)格的銅套,只需更換絲錐型號即可,適用范圍廣、生產效率高。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0447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