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帶式輸送機稀油潤滑滾筒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03527.7 | 申請日: | 2008-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7254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3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冠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冠奇 |
| 主分類號: | B65G23/04 | 分類號: | B65G23/04;B65G45/04 |
| 代理公司: | 烏魯木齊新科聯專利代理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振中 |
| 地址: | 83000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輸送 機稀油 潤滑 滾筒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帶式輸送機結構的改進,特別是帶式輸送機稀油潤滑滾筒。
背景技術
近十余年來,隨著工業經濟突飛猛進的大發展,帶式輸送機以其輸送量大、運行阻力小、耗電量低、運行平穩、運輸中對物料的破碎性小等優越性,而越來越多地被冶金、礦山、輕工、化工、石油、港口、交通運輸等行業作為主要設備廣泛運用在物料的連續運輸上。滾筒為皮帶機的主要零部件,滾筒在帶式輸送機各零部件中故障率是最高的,其故障的重點和根源則是軸承的潤滑失效。現在國內外各生產廠家所生產帶式輸送機的滾筒根據軸承座的位置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軸承座外置,一種是軸承座內置。這兩種結構的滾筒,其軸承的潤滑一般都采用的是加注潤滑脂。外置式滾筒是在軸承蓋的加油孔上加注,內置式滾筒是使用注油槍沿軸心的加油孔加注(加注管路長)。由于潤滑脂粘度大、流動性差,加注的數量又無法目測到,經常導致要么量過多,要么量過少。量多容易導致發熱,量少則容易導致軸承潤滑失效,加之滾筒在現場使用中周圍環境粉塵大、維護人員技術和責任不到位等方方面面的原因,經常容易造成軸承損傷、破壞。據統計,壽命為25000小時的軸承,其在皮帶機滾筒上的平均壽命僅僅為1500-5000小時,最少的只有600小時左右,故障率高。而且,很多時候都是軸承損壞后未能及時發現和處理,進而會造成軸和軸承座的磨損。現場對這種故障的處理一般都是更換滾筒,每更換一次滾筒的時間一般都在2-6小時之間,對企業的正常生產影響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式輸送機稀油潤滑滾筒,能夠有效減少軸承磨損,延長滾筒使用壽命,保證輸送機正常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帶式輸送機稀油潤滑滾筒,包括安裝在中心軸兩端的軸承座,軸承座側面裝有油密封軸承蓋,軸承蓋與軸承座內構成封閉的潤滑油腔,潤滑油腔通過進油管與一潤滑油箱相連,潤滑油腔通過排氣管與外界空氣相通。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潤滑油沿油箱底部的進油管進入潤滑油腔內的軸承周圍,與此同時軸承周圍的空氣則沿排氣管排出,滾筒的兩個軸承始終浸泡在潤滑油中,從而確保了軸承的充分潤滑。經查2002-2007年800mm帶式輸送機的零部件誤產時間統計表,單臺帶式輸送機的原裝滾筒平均月誤產時間為8.6小時。更換為新型滾筒后,2007年5-12月誤產時間均為零。經查2002-2007年800mm帶式輸送機的材料消耗統計表,單臺帶式輸送機的原裝滾筒平均每月配件材料(包括潤滑脂)消耗6700元左右。更換為新型滾筒后,5個月配件消耗為零,消耗材料僅為齒輪油,月消耗量為26公斤,按7.5元/公斤計算,直接費用為195元。每年可節約7.806萬元。使用現用滾筒每臺帶式輸送機的日常維護工一般為0.5人,而使用新型滾筒每臺帶式輸送機的日常維護工一般為0.1人,按井下維護工目前的月平均工資3000元計算,每年可節約人工工資約1.44萬元。本實用新型滾筒通過在現場試用,技術性能等指標得到充分驗證,并完全能夠滿足生產需要,使用效果良好。不但大大降低了帶式輸送機的設備事故率,而且很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不再使用潤滑脂潤滑,通過向潤滑油腔內注入220#或320#極壓工業齒輪油,能夠有效減少軸承磨損,延長滾筒使用壽命,保證輸送機正常工作。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帶式輸送機稀油潤滑滾筒,如圖1、圖2所示,包括安裝在中心軸5兩端的軸承座1,該滾筒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軸承座1外置于滾筒2外面,一種是軸承座1內置于滾筒2內里。軸承座1側面裝有油密封軸承蓋3,軸承蓋3與軸承座1內構成封閉的潤滑油腔,潤滑油腔通過進油管8與一潤滑油箱4相連,潤滑油箱4安裝在機架上。潤滑油腔通過排氣管9與外界空氣相通。
如圖1所示,所說的進油管8與排氣管9二者的端部分別連接在軸承蓋3上。使用時,潤滑油通過進油管8進入潤滑油腔內,對軸承進行充分潤滑。潤滑油腔內的空氣通過排氣管9排出。
如圖2所示,所說的中心軸5為一具有中心輸油通道7的空心軸,位于潤滑油腔內的空心軸上分別設置著呈徑向均布的出油孔6,出油孔6兩端分別連通潤滑油腔與中心輸油通道7,中心軸5兩端分別從兩封閉的潤滑油腔中穿出,所說的進油管8與排氣管9二者的端部均連接在中心軸5端部上并與中心輸油通道7相連通。使用時,潤滑油通過進油管8進入中心軸5的中心輸油管道7內,再由出油孔6分別進入潤滑油腔內對軸承進行充分潤滑。與此同時,潤滑油腔內的空氣通過出油孔6、中心輸油管道7經排氣管9排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冠奇,未經李冠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0352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抗沖擊耐磨傳送帶
- 下一篇:氣球自密封充氣軟管





